教育是門良心「事業」

我不知道全世界有多少大學的管理階層讀過David L. Kirp的《Shakespeare, Einstein, and the Bottom Line: The Marketing of Higher Education》(中譯本由天下出版),不過,顯然他所描述的不是單一的美國個案。根據BBC報導,Exeter大學已經確定要關閉它的化學系和音樂系,原因是:經費不足和評鑑未達標準。但與此同時,一些與媒體、運動、資訊相關的課程,卻是一家接一家的開門。這「一長一消」很清楚的告訴我們:在這個時代,教育仍舊是一門賺錢的行業,只要你知道什麼科目是賺錢的。

當然,不是所有的學校都選擇用「關閉」來解決那些在「經費和評鑑」上有問題的科系,「合併」與「重新命名」是另一種更積極正面的做法。例如Lancaster的IEPPP就是一個結合了環境、哲學、公共政策的新研究中心。這種研究中心一方面可以作為「跨領域研究」的表率,另方面可以節省經費。更重要的是:它看起來要比單純的哲學系、環境系、公共政策系來得好行銷多了。不過,我們可以想像它會對學生造成兩種困擾:在求學階段,如果每一個學門都有它的理論歷史需要學習,這種跨學門的課程有多少基本功是我需要學習的?在謀職階段,如果這種跨領域的課程無法找到可以直接對應的學門的話,我怎麼證明我能夠勝任這些「單一學門」所需要的基本功夫?當然,這些困擾並不會對行政階層構成什麼困擾,他們光想「要把誰跟誰合併比較好銷?」就夠頭痛了。就像在我所呆的這個年輕有活力的學校,有越來越多這種跨領域的中心(機構?)將在未來幾年內一家接一家的開幕。

如無意外,台灣的大學系統即將在三年後面臨招生名額大於應屆畢業生的情況,這表示有的科系,甚至學校,將招收不到學生。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預期,教育部所推動的「校務評鑑」也將成為各校判斷各系所擴編或裁員的判準之一(最重要的判準是賺不賺錢)。或許在那個時候,我們不但會看到更具競爭力與創意的課程中心機構,甚至會看到有錢的大學併購有地的技術學院。

有任何社會學家要作教育產業的研究嗎?這可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喔!!不過,我不能保證你那時候還是呆在社會學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