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war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 and G

在離開愛丁堡前,無意間在一家清倉的書店中發現一本小書:Viking vs Edinburgh,講的是愛丁堡與Glasgow之間的互相揶揄。對於兩者之間複雜的歷史,我不甚了解,不過,就我這次旅程中間去Glasgow轉個一天的感覺是--我比較喜歡Glasgow

我已經忘記第一次聽過Glasgow這地名是在那張brit-pop的專輯上了。而讓我真正讓我對這城市感到有興趣的,當屬Belle and Sebastian這支輕快中帶著憂傷的樂團。當我在聽著他們的歌聲時總會想:什麼樣的城市可以孕育出這樣的樂團啊?

等到我自己到了Glasgow,我自己的感覺是:這是一個正在前進的城市,我喜歡。

說它正在前進,其實某種程度上是相較於我在愛丁堡的感覺。很多人覺得愛丁堡是一個很美麗的城市。我不否認。也有很多人覺得愛丁堡是一個被觀光過度生產下的產物。我也同意。但就我個人而言,愛丁堡給我最大的感覺是它好像一直停留在過去,而它也樂意停留在過去。地牢、死亡、謀殺、女巫、惡靈,這些好幾百年來的陰影就凝結在愛丁堡的舊城區,沒有散去。人們也不願它散去,不管是因為歷史或者觀光的因素。新城區?嗯,不是很特別。站在Princes St,你很清楚知道那邊才是這城市的「中心」。

唐諾在他為《千年繁華:京都的街巷人生》一書所寫的導讀中「依稀」有這麼一句話(抱歉現在手邊沒現書,純粹記憶):「京都人的生活好像就在守著那個已經消失的平安時代」。而夢枕饃《陰陽師》對平安時代的京都的描述是(同樣是個人記憶):「那是個人與鬼共處,陽間與陰間互相交錯的城市」。我沒去過京都,不過愛丁堡卻給我極為類似的感覺。

相較之下,Glasgow的感覺就像是一個正在長大中的孩子(雖然它曾經是個重要的商業城市)--它的音樂是正在成長的、它的繪畫是正在成長的、它的博物館是正在成長的。一切都如此鮮活且生猛。比起愛丁堡,Glasgow沒有什麼可以販賣的歷史,整個城市最被複製到沒有任何靈光的,大概就是Art Nouveau時期重要的建築師兼室內設計師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吧(這對反對維多利亞時期制式化建築的新藝術建築師是多大的反諷啊!!)。可是或許正因為它沒有這麼「濃厚」的歷史,所以不會讓人們的刻板印象限制了它,反而是讓我們更去期待它在未來的各種可能性。

唉,講半天,我想還是受到Belle and Sebastian的洗腦多點吧?

Comments

豬小草 said…
我倒覺得摩天輪跟sir walter scott monument還挺搭的阿,有一種戲謔的反差效果。我只是不知道為什麼英國各個城市的「聖誕市集」都是「德國市場」?是英國人最近常去德國觀光?還是因為德國聖誕節比較不一樣?

至於兩個城市的觀光味道,我個人是覺得差不多。一月開始glasgow要舉辦celtic connection音樂節,搞不好那時候觀光客也一大把。咦,我們自己不也是觀光客嗎?
Anonymous said…
是說我也要投glasgow一票拉 天天望呀望阿 等阿等postcard來

Yoshigi
豬小草 said…
我自己也很喜歡這張相片。這地方之前應該是證券交易所,現在是當代藝術博物館,周圍都是很有意思的餐廳。不過,沒錢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