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直一直近(一) by 露娘

透過台灣神學院牧育處蘇美珍主任的推薦,趕在Face-to-Face Programme報名期限截止前五天,將報名表寄出。

早在2003年初就看到CWM的徵選海報,但是,那時剛進神學院的我正忙著適應神學院的生活,又須預備同年春天的婚禮,估量再三,只好暫時擱下。但一年過去,參與該計畫的念頭未因繁忙的課程和教會實習而消逝,相反地,隨著基督徒生活和教會現實的涉入與了解,對於教會與社會的關係,以及宣教與文化的議題更感興趣,同時,在持續禱告中不斷預備參與的心志,就這樣,遞出2004年的報名表。

Face-to Face Programme是一個跨文化的宣教訓練計畫,由世界傳道會(Council for World Mission; CWM)主持,在斐濟、非洲和印度各有一個訓練場域,依該地的社會處境設計不同議題,如斐濟主題是在鄉村和貧窮、非洲是愛滋議題,印度則是多元宗教和本土神學。整個訓練計畫的設計乃由與CWM合作的在地神學院所規劃,有興趣的學生(以神學生為主)可依自己的興趣申請任一計畫,並說明原因,由學校或總會提出推薦名單,最後,CWM從中徵選出合適的學生,前往當地進行六至七週的訓練。

感謝主,在許多的申請者中,我能進入訓練者的行列。以我所參與的印度計畫為例,整個計畫是由CWM和邦加羅爾(Bangalore)的聯合神學院(United Theological College; UTC)協同主持,CWM負責事前預備,徵選、連絡和經濟資助,而課程的規劃和訓練間的資源提供則由UTC負責。訓練時程共有七週,共分為課程修習、城市體驗、鄉鎮工作和反省寫作等四大階段,每一階段各有十天的訓練,加上往返的交通時間,構成密集的四十五天跨文化宣教計畫。

基本上,每一階段都有其目的,第一階段是概念形構,在UTC修習神學、文化、宗教、宣教史、性別、種姓與階級等與印度相關的課程;第二階段是城市訪查,前往孟買(Mumbai)了解城市的下層居民處境,包括貧民、街童、被遺棄婦女等邊緣者生活、城鄉差距和非營利組織的培力(empowerment)工作與計畫;第三階段是鄉鎮訪查,參與學生分為三個小隊,各自前往分配的鄉鎮進行考察,主要要認識當地教會與鄉村問題。

第一階段算是一個暖身課程,在知識上進入印度處境,身體上習慣印度生活和印度辣食、語言上熟稔印度腔英文。在十天的課程結束後,帶著車票和當地的連絡人資料,如同首次上學的孩子,帶著點好奇和恐懼,並躍躍欲試的心情,整個團隊一同進入真實的印度生活。


【豬小草按】
這篇文章是露娘去年夏天到印度參加CWM訓練課程的所見心得與信仰反省,半年前投稿教會公報,石沉大海。在我強逼下終於公諸於世。預計分四次連載。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請教一個笨問題:什麼是種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