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歡的背後

「萬聖節」當天,我們參加了兩場禮拜。上午在學校的禮拜中心;晚上在Booths超市附近的UNITARIAN Church。說實話,這兩個地方聚會的人都不多,後者甚至明年就要關閉了,但是昨天的聚會卻讓我感觸很多。

萬聖節的起源與歷史大家或許不瞭解,但是路上那群四處敲門要糖的小鬼頭還有在門口齜牙咧嘴狂笑的南瓜頭,大家可一點也不陌生。尤其在英國這個「萬聖節的故鄉」,從學校到超市,兩個星期前就在預告萬聖節的來到。well,這可是牽涉到好幾百萬英鎊的創意產業阿!當然,這股過萬聖節的風氣最近也吹向台灣,而台灣教會對萬聖節的態度不是覺得「這是個小孩的玩意,玩玩無妨」,就是覺得「這是撒旦的詭計,我們絕口不提」。但是昨天的聚會讓我看到第三種態度:正面的消解它

所謂「正面的消解」,意思是說這兩個教會都不是用消極或負面的態度來面對萬聖節的存在(例如:「喔,這是外邦人的節日,跟我們無關~」)而是去追溯「萬聖節」的起源與背景,並且去追問人們在這節日中害怕什麼?又在慶祝什麼?

萬聖節的那天,是日光節約時間的結束,是漫長冬夜的開始。對農業時代的Celtic人來說,結束了豐收的夏季,漫長的黑夜是休息的時候,卻也是人恐懼的根源。因為你看不到裡面有什麼。但是,你要知道,黑暗是一切事物的開端。嬰孩來自黑暗的子宮,而種子在地土裡萌芽。所以,黑暗過後過就是光明、冬天過後就是春天。萬聖節,就是在這背景下的節日。

對我而言,這樣的教導是十分鼓勵我的,因為它讓我知道:萬聖節的狂歡其實是人用「荒誕無稽」來抵抗面對不可知事物的恐懼與害怕(想想路平教授對護法咒的教導:ridiculous!!)。而當我們知道這層關係時,我們就會發現基督的真光才是讓人脫離黑暗的唯一方法,而且是人得著新生命的開始。而當教會從這層意義來面對「萬聖節」時,它就不再是一個「外邦人的節日」,而是每個人在每天生活中都有可能面對的真實狀態。但我們需要的不是「狂歡」,而是更新與改變。

回頭想想,那中國的鬼月是在一個什麼歷史背景下的產物呢?又反映出華人社會怎樣的特質呢?如果,台灣教會能夠從這層意義去思考鬼月,並且正面的迎向它,那該多好?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