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廣PODCAST時,常常會遇到朋友問:「好的中文節目哪裡找?」這常讓我一時語塞,因為好的中文帕播真的不多。個人自製固然有趣,但受限於設備、時間、專業,很難做到「定時定量」,往往人一忙,節目就停了。相較之下,英語世界的PODCAST在報業、媒體、電台、大學紛紛投入後,反而是需要「篩選」,而非「挖掘」。
前幾天,發現改版後的中時電子報在首頁右上角放了一個「PODCAST」連結,點入後,是「COVER STORY。哈燒雜誌區」。顧名思義,這部份放的是許多雜誌主編的專訪語音紀錄。就節目內容來說,這些專訪很像我常聽的BUSINESS WEEK的COVER STORY或GUARDIAN的NEWSDESK,透過對話,大概討論這期雜誌專題故事的背景,好讓有興趣的讀者等一下去書店翻閱或購買。
我自己還挺喜歡聽中時電子報的這服務的,尤其是最近討論到「境外共和國」這本書,中時電子報不但有與天下雜誌編輯的專訪,還有跟劉憶如的對談(不過,我對劉老師一直把資本流動的隱匿性轉成兩岸政策的不開放,覺得很頭大),算是挺全面的。
而我所不懂的是,為什麼這個叫做PODCAST的專區,卻不能透過iTunes、iPodder或ODEO這些專門的PODCAST軟體(服務)「訂閱」?反而是一下子是MP3格式、一下子是.wmv格式?讓人沒有辦法「好好的」收聽?
又,相較於NEW YORK TIMES的PODCAST訂閱專區,中時電子報的會不會太花俏且複雜了點?難道是要用這麼花花俏俏、層層疊疊的網頁結構阻止聽眾找到他真正想聽的節目?
拜託,改一下吧。
前幾天,發現改版後的中時電子報在首頁右上角放了一個「PODCAST」連結,點入後,是「COVER STORY。哈燒雜誌區」。顧名思義,這部份放的是許多雜誌主編的專訪語音紀錄。就節目內容來說,這些專訪很像我常聽的BUSINESS WEEK的COVER STORY或GUARDIAN的NEWSDESK,透過對話,大概討論這期雜誌專題故事的背景,好讓有興趣的讀者等一下去書店翻閱或購買。
我自己還挺喜歡聽中時電子報的這服務的,尤其是最近討論到「境外共和國」這本書,中時電子報不但有與天下雜誌編輯的專訪,還有跟劉憶如的對談(不過,我對劉老師一直把資本流動的隱匿性轉成兩岸政策的不開放,覺得很頭大),算是挺全面的。
而我所不懂的是,為什麼這個叫做PODCAST的專區,卻不能透過iTunes、iPodder或ODEO這些專門的PODCAST軟體(服務)「訂閱」?反而是一下子是MP3格式、一下子是.wmv格式?讓人沒有辦法「好好的」收聽?
又,相較於NEW YORK TIMES的PODCAST訂閱專區,中時電子報的會不會太花俏且複雜了點?難道是要用這麼花花俏俏、層層疊疊的網頁結構阻止聽眾找到他真正想聽的節目?
拜託,改一下吧。
Comments
又,我懷疑中時鎖定的其實是廣大的mp3族,不是iPod使用者 :-)
可以快轉啊。不管是IPOD、IRIVER H10,甚至以前用微星的播放器,「快轉」應該是基本吧?當然啦,這裡所謂的快轉不會像以前聽錄音帶有「基幾幾」的聲音,而是看秒數,然後「卡!」,切過去;只是如果沒有螢幕的話,是不知道轉到那裡去的。
至於中時鎖定MP3族?我覺得這話是錯的。因為中時有很多節目根本就只是「線上播放」而不能下載,這其實只是把PODCAST當作「在電腦上播放的節目」在理解。跟IPAVO一樣。
http://www.andywang.com.tw/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