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 Parsons的man and boy是英國2000年的年度書籍,之前翻過它的中譯本,不過沒啥印象 - 不就是一個外遇男子變成單親爸爸的故事嗎?一個月前吧,偶然在charity看到一本狀況還不錯的二手書,就買回家了。這些日子斷斷續續地翻了幾章,然後,就在這次旅行的火車上,一口氣看完了。真是一本好書。
從英國社會的角度來看,Parsons其實把故事主角Harry安置在一個很奇妙的「世代」位置(2000年30歲的話,他應該是1970年生,你可以想像他經歷一個怎樣的英國社會),然後透過他學習照顧Pat的經驗,來反省當代男人面對女性(尤其是自覺後的女性)、家庭、孩子時內心錯綜複雜的情緒。甚至,透過Harry的眼睛,我們看到在他前面的世代 - 他那走過二次大戰的父親、仍活在嘻皮世代的岳父 - 是怎麼處理跟同樣的問題。如果說,他的父親是「保護家庭/妻子/孩子」、岳父是「不要家庭/妻子/孩子」,那麼Harry的問題就變成是更深刻的:我要家庭/妻子/孩子嗎?要什麼樣的家庭/妻子/孩子?這一連串的問題其實是很難回答的,但是透過Harry在全書四十章(40?聖經裡試煉的數字)裡頭的自問自答,我們-精確地說,與Harry同世代的英國讀者-也同樣在問自己。然而,跟前面兩個世代不同的地方在於,某種程度上,他的父親和岳父是透過「跟敵人戰鬥」來定義自己,但是到了他這個世代,已經沒有敵人了。或許一開始,那個拋家棄子赴日開創事業第二春的妻子是他的敵人,他也想透過「與妻子戰鬥別苗頭」來定義 - 甚至肯定 - 他自己。但是到後來,他卻發現其實真正能夠定義自己的方式,不是站在敵人的對立面,而是站在下一代的旁邊。
在跟律師訴說他為什麼要放棄孩子的監護權時,Harry是這麼說的: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老是會想到像狐大、tm、timo這些在人們看來「不是那麼恰當」的時候成為父親,甚至成為「奶爸」的男人。挺勇敢的,不是嗎?而我總是從他們的字裡行間看到更多溫柔與自省的一面。那種溫柔,可能在每個父親身上的看得到,如果他們的小孩不哭不鬧的話;但那種自省,卻很難在我爺爺和父親身上看到。而如果,如果台灣社會的「男性典範/特質」也有世代差異的話,那會是怎樣的不同呢?比方說,先是那跟戰爭糾纏在一起的(老兵、流亡者)、然後是那跟政治運動糾纏在一起的(黨外運動、學運世代),以及,最後,像我(或者我們?)這些「錯過」the good old days的男孩。只是我一時想不起來相關的中文小說可以作這樣的分類與探究,不過,應該會是一個有趣的東西吧。
而或許,真正讓我被這本小說打動的原因,其實是跟我自己有關吧 - 永遠青春、害怕承諾、擔憂長大、拒絕付出 - 看過去太過浪漫,對未來沒有想法。於是當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就老覺得這些話是對著我罵的、那些話是我曾經說過的。然後笑也不是,哭也不是 - 我要家庭/妻子/孩子嗎?要什麼樣的家庭/妻子/孩子?對我而言,我越來越覺得這真是難以回答的問題,因為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在變,我能夠給出什麼樣完美的答案呢?我能夠做的,不過就是持續戰鬥罷了。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我的生命中有了你 -
我那未出世的孩子。
從英國社會的角度來看,Parsons其實把故事主角Harry安置在一個很奇妙的「世代」位置(2000年30歲的話,他應該是1970年生,你可以想像他經歷一個怎樣的英國社會),然後透過他學習照顧Pat的經驗,來反省當代男人面對女性(尤其是自覺後的女性)、家庭、孩子時內心錯綜複雜的情緒。甚至,透過Harry的眼睛,我們看到在他前面的世代 - 他那走過二次大戰的父親、仍活在嘻皮世代的岳父 - 是怎麼處理跟同樣的問題。如果說,他的父親是「保護家庭/妻子/孩子」、岳父是「不要家庭/妻子/孩子」,那麼Harry的問題就變成是更深刻的:我要家庭/妻子/孩子嗎?要什麼樣的家庭/妻子/孩子?這一連串的問題其實是很難回答的,但是透過Harry在全書四十章(40?聖經裡試煉的數字)裡頭的自問自答,我們-精確地說,與Harry同世代的英國讀者-也同樣在問自己。然而,跟前面兩個世代不同的地方在於,某種程度上,他的父親和岳父是透過「跟敵人戰鬥」來定義自己,但是到了他這個世代,已經沒有敵人了。或許一開始,那個拋家棄子赴日開創事業第二春的妻子是他的敵人,他也想透過「與妻子戰鬥別苗頭」來定義 - 甚至肯定 - 他自己。但是到後來,他卻發現其實真正能夠定義自己的方式,不是站在敵人的對立面,而是站在下一代的旁邊。
在跟律師訴說他為什麼要放棄孩子的監護權時,Harry是這麼說的:
"I'm not saying it's what I would have wanted. But don't you see? We fuck up our lives again and again and it's always our children who pick up the bill. We move on to new relationships, always starting over, always thinking we've got another chance to get it right, and it's the kids from all these broken marriages who pay the price. They - my son, your daughters, all the millions like them - are carrying around wounds that are going to last a lifetime. It has to stop."是的,我們或許可以說Harry在最後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不過,我們也都知道,這個男人,不等於他的父親、他的岳父。因為每個世代的男人有他各自不同的問題要去面對、戰鬥。這世界從來就沒有一個「完美」的「男性典範/特質」;如果有,那也不過就是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持續戰鬥的「身影」罷了。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老是會想到像狐大、tm、timo這些在人們看來「不是那麼恰當」的時候成為父親,甚至成為「奶爸」的男人。挺勇敢的,不是嗎?而我總是從他們的字裡行間看到更多溫柔與自省的一面。那種溫柔,可能在每個父親身上的看得到,如果他們的小孩不哭不鬧的話;但那種自省,卻很難在我爺爺和父親身上看到。而如果,如果台灣社會的「男性典範/特質」也有世代差異的話,那會是怎樣的不同呢?比方說,先是那跟戰爭糾纏在一起的(老兵、流亡者)、然後是那跟政治運動糾纏在一起的(黨外運動、學運世代),以及,最後,像我(或者我們?)這些「錯過」the good old days的男孩。只是我一時想不起來相關的中文小說可以作這樣的分類與探究,不過,應該會是一個有趣的東西吧。
而或許,真正讓我被這本小說打動的原因,其實是跟我自己有關吧 - 永遠青春、害怕承諾、擔憂長大、拒絕付出 - 看過去太過浪漫,對未來沒有想法。於是當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就老覺得這些話是對著我罵的、那些話是我曾經說過的。然後笑也不是,哭也不是 - 我要家庭/妻子/孩子嗎?要什麼樣的家庭/妻子/孩子?對我而言,我越來越覺得這真是難以回答的問題,因為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在變,我能夠給出什麼樣完美的答案呢?我能夠做的,不過就是持續戰鬥罷了。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我的生命中有了你 -
我那未出世的孩子。
Comments
(小草好像在某則回覆留言有偷偷透露一下喔?)
讀著新手拔把寫出細心又溫柔的過渡文字,(是滴狐大,ㄟ那我就明說),看來對小草會有另一番期待了唷。
在「「不是那麼恰當」的時候成為父親,」的那時,那我會說成為母親的妻子不是勇敢而是堅強。
不禮貌?喔,不會阿。我們自己對小孩的星座也多所猜測,不過,得生出來才知道阿。
timo:
阿,彼此彼此。
水灣:
有嗎?我記得我沒有提到的。
不過,的確妻子要比丈夫堅強的多,我們總是後知後覺的,甚至要等到真的「生下來」的那一刻才會有種「好啦,這下跑不掉了,是真的」的感覺吧。
小孩好像總是來的不是時候,也正是時候,很奇怪的是這種感覺不是他一出生的時候就馬上有的,就馬上改變的,而是漸漸地滋長,當你抱著他,感覺他的溫度,聽到他的呼吸,看他在你懷裏睡的很安詳的時候,你就會變成一個爸爸了...。
可以慢慢感覺這段時間自己的變化,其實蠻好玩的,開始準備做牛做馬吧,哈。
不禁好奇一下,寶寶是什麼星座的啊?因為我們現在也終日在跟一位天秤座的寶寶搏鬥哩......
做為老公與廚師,我一直在進行懷孕對於胃口變化之研究,惟迄今一無所成。就是一直煮煮煮,然後自己統統吃掉吃掉吃掉。
啊,是講書的。書書書書書書書書書書緯兄,再次恭喜啊!
我們家的寶寶預產期是十一月中,不過,我個人是希望能夠拖到十一月十八以後啦,這樣就跟他爸爸一樣是「聰明活潑又可愛、大家都喜歡」的射手座了。
真是恭喜你了, 也很羨慕你. 像我這種還在談international plus long distance relationship 的總有一種前程茫茫的無奈. 有小孩是另一種境地, 又不用自己生, 身為一個女性更加羨慕你.
祝福賢伉儷一切平安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