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直一直近(四) by 露娘

結束二十天的鄉鎮體驗後,回到UTC,進入計畫的最後階段,也就是驗收時間。經由報告寫作、團體研討和會議分享的方式讓CWM和UTC的教授群了解這四十五天以來的學習成果。就在離開印度的前一個晚上,在計畫主持教授的推薦下,邀請我和另一位同學Fabrice(來自馬達加斯加)做結論與反省。

來自馬國的Fabrice以其教會經驗出發,對教會中男女座位分開的現象進行批判,因為在印度社會的習俗中,男女不能在公開場合中相鄰而坐。但他認為,教會不應該沿用社會習俗,不該對性別或階級有所區隔,即使那是所謂的「傳統」。因為耶穌基督來就是要打破不合理的傳統,在耶穌基督裡是沒有分別的,男女都是合一的。

而我,則由著名的社會人類學者杜蒙的研究為引言,討論種姓制度的問題。在杜蒙的研究中,其將種姓制度看成是印度社會的「穩定」來源,然而,「種姓制度」和「神的公義」完全是相悖而行,如果我們要追求神的公義,勢必破壞某種表面的穩定,但是,這不就是耶穌基督所作的,祂到地上是要點燃烽火,而不是帶來虛假的和平(參路十二:49-53),而他不也在常常揭露我們這群人的偽善面具,如果我們能夠觀察天地顏色,具有各種分析判斷的能力,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洞察這個時代呢(參路十二:54-6)。而這不就是我們這群神職或研讀神學者的問題嗎?!或許我們有精深的神學理論,如印度的「達利神學( Dalti Theology)」,有悠長的宣教歷史,如印度的宣教史早達公元三、四世紀,基督教歷史長達近一千八百年,那麼,為何直到如今,基督徒人數仍只有2-3%,為何在教會內仍有種姓問題,為何還有所謂的達利(下層)教會和商人(上層)教會?

事實上,這樣的反省不只針對印度教會和神學院,同時也針對我自己和所在的神學處境。如果,更多的神學和教會生活是讓我追求「穩定」,延續傳統,累積知識,那麼,教會永遠是社會的反映品,而不是神國度的展現,更不可能改變這個不公義的社會。如果一個服事者如你我,不能做點燃烽火的人,使全地因基督而著火,而這火,不只是靈恩之火,更多的是企求改變、更新老我的勇氣之火,那麼,這個社會永遠不會被基督所改變,我們永遠都只是個以「穩定」作為藉口的偽善者。

當然,這樣的分享和反省永遠不會是結束,就如同印度的風景和人物,無時無刻不出現在我每日的生活中,注視的每雙眼睛、經驗的每個場景、分享過的每個對話,都是神不斷的提醒:一個基督徒,尤其是已經領受呼召的使者,必須時時預備自己,當受差遣時,即時往需要的地方去,永遠有想不到的人在那裡等著你/妳。而這,就是宣教的預備、宣教的心志。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