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股的位置

CPES
本來以為當台新金用高價買下彰銀之後,這件事應該就宣告落幕了。沒想到,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居然會想反過來把公股全部吃掉。看來這齣戲短期內還有得(?)。畢竟,銀行國際化,是扁政府的政策阿;而台企銀又怎麼比得上彰銀呢?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關於「公股」在國家策略以及產業裡的位置。對比於Temasek這幾年四處尋找可以投資併購的對象,台灣政府選擇的則是把公股出清換現金,就連過去任務與Temasek類似的中華開發銀行也都賣掉了。不知道這算不算是發展型國家揮劍自宮?

革少之前在自家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企業購併可以視為一種國家戰略嗎?」雖然她的問題是針對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不過,我想,恐怕新加坡政府長年透過Temasek所作的海外投資理財併購置產,應該也可以讓我們看出一些有趣的東西來。

另外,台新金又扯到北商銀、建華金、新光金的併購案裡去了。真忙。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公股是一個怪獸,彰銀的特別股被台新標走,一點都沒有解決問題。

先不談所謂「企業是否可能併購國家」(這本書之前蠻紅的,據說作者的另一本書要出了),公股在彰銀的股份並沒有借這次的標售,而獲得解決,反而引進了大股東,與中信買下開發金的情況幾乎類似,雖然協議未來台新會繼續買下公股的股份,但是萬一台新有一天反悔,或根本無力繼續買,那會怎樣?到時「老虎」已經引進彰銀,可能會演變成台新金藉著在董事會中的力量作亂的情況。和中信在開發金的狀況如初一轍。

另外,彰銀一開始就想要賣給外資,我們的金融重整充滿了「外來和尚會念經」的思維,淡馬錫近年來在兩岸到處買金融業的股份,到底是想要經營、還只是想要撈一筆?值得探討。但光看淡馬錫一記「回馬槍」又要來買彰銀,據說還是政府內部人是指點,我們政府巴不得所有的官股都賣給外資好了,好像外資一來,台灣金融業就會「活」起來一樣。

有一點我最不爽,當初政府要彰銀去吃下農漁會信用部,幫忙解決金融爛賬,用的是我們的錢,現在又要把彰銀賣給財團,賣是可以啦,但是現在台新既然已經是最大股東,那剩下官股是否應該全民釋股、還財於民呢?

對不起,講到官股就一肚子火!
豬小草 said…
哈哈,果然是一肚子火哩,第一次看過你寫這麼多。講老實話,兩岸政府雖然意識形態不同,不過在處理國有銀行的的問題上倒是如出一轍--賣給外國人就可以國際化,原有的問題就解決了。不過,賣官股的問題就像你說的,接下來引發的問題會更大,至於全民釋股喔~想的美哩。

淡馬錫在亞洲的許多投資都是新加坡政府區域化策略的一部分,所以,彰銀這案子或許可以擺在這角度下思考。畢竟DBS要進入中國一直不是很順利,上次想買下的港基又被富邦買走,這次裡應外合,機不可失阿。
Anonymous said…
為何國家要持有官股呢?這點應該先討論一下
豬小草 said…
站在像台灣、新加坡這種後進國家的立場,過去國家持有銀行的好處是可以扶植特定產業阿,而弊病也就是那糾結的政商關係。至於現在還需不需要,爭議很大。基本上,我並不覺得國家持有官股就一定會造成什麼問題,因為問題不是持有股份,問題是想利用持股做些什麼順水人情(這四個字比較好聽XD)給特定財團。說國家持有就一定ooxx,那實在是太預設、太價值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