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ing Jesus | podcast what?

這幾天在玩podcast的時候,習慣性地想找找看有沒有教會的podcast。有,不過幾乎都是美國的教會,而且多半以講道為主。看看自己常去的教會,像是City Harvest ChurchIn Touch,甚至佳音電台,雖然有線上收聽(看),但多半採用WMA或RM的格式而非通用的MP3格式,開啟久,而且不方便下載轉存。挺可惜。

另一個現象是,當教會在作podcast時,一個很自然的反應是將牧師講道當成主要內容。這無可厚非。不過,不知道這些教會有沒有去追蹤牧師講道的『下載次數』,看看有多少人下載過這些檔案。這不是說牧師的講道不值得上線,而是如果我們去觀察一般人使用MP3 player的場合-例如通勤-那麼牧師講道的內容或許就太硬太長了。

這背後其實牽涉到一個更深的問題,就是:教會要作web service,提供什麼?為誰服務?

很多教會僅僅把『網站』當作一個自我介紹的地方,於是在思考整個網站架構時,往往只考慮到畫面是否美觀,忽略了一個教會網站如果要發揮影響力的話,『內容』才是關鍵。這個內容不是簡單的『教會簡介』、『近期活動』、『團契花絮』,而是真正具有福音性的信息。而這種福音信息,除了牧師講道外,見證分享、讀經心得、讀書筆記,其實都是可以豐富網站內容的。

教會在作podcast時也遇到一樣的問題。彷彿除了把牧師講道放上去之外,就無事可作了。

作個『詩歌分享』的節目如何?文字分享總是沒有聲音來的有臨場感,如果能夠作個簡單的十分鐘節目,一首歌搭配一段信息,在上班途中聽,感覺應該不錯吧。

作個『聖經故事』的節目如何?把兒童主日學的老師們聚集起來,錄個二十分鐘的兒童床邊聖經故事,讓小朋友可以聽著但以理的故事入眠,也挺不錯的。

作個『解經釋疑』的節目如何?或者接受觀眾的email-in,把日常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挑戰與試探,用個十分鐘簡單的談談我們可以怎樣去面對且兼顧(堅固)信仰,應該是挺有用的。

這些節目,之所以要作的『軟』與『短』,無非是因為所針對的對象是搭捷運通勤的上班族、沒時間念床邊故事的媽媽、想搶時間讀經的忙碌人,而非那種有時間坐在電腦前面四五十分鐘聽牧師講道的人。當然,類似性質的節目佳音也有作,不過它目前還是只能線上收聽新節目(好像不能聽舊節目),而且還是RM格式的。而且podcast的好處是我們可以把一段段的節目直接存檔(而非用FM錄音)成MP3,不但可以聽以前的節目,還可以轉寄給朋友分享。

有時候我會覺得,教會在面對新技術上,往往是慢了好幾拍。甚至總是在循著前人的老路在走--別人有電視頻道,我們怎麼可以沒有。這往往不但把宣教的力量給分散掉了,而且還會因為錯估前人的『沈沒成本』而浪費時間、金錢和人力。平心而論,與其要一直在前人背後苦苦追趕,倒不如放棄中間這段,直接切入最新的技術。

對大教會來說,podcast或許像雞肋一樣,沒啥技術含量,不如影像來的炫目。但對小教會來講,這樣一種技術門檻低的『傳播方式』,卻可以是小教會慢慢累積影響力的契機。

Comments

017 said…
「放棄中間這段,直接切入最新的技術。」這句話我贊同。不過說實在要做這些也是個不小的工程。想達到像樣點的效果,外包吧!但小教會通常負擔不起這樣的成本。或許這也是為什麼通常我們看得到比較像樣的教會網站多數是個大的教會的原因。
豬小草 said…
喔,寫這段話的時候我在想的是長老教會的『成立電視台』提案啦。

至於小教會,我覺得要看你怎麼定義『新技術』耶。因為如果是像以文字為主的網站的話,現在用免費的BLOG平台架站其實要比以前容易多了,而且在整合相片網站和站外連結、文章分享,其實也挺容易。我覺得這方面的門檻反而不高。

至於podcast,我自己剪接聲音檔的經驗是挺容易的,至少比我上次為教會剪聖誕節晚會加配樂來得容易。問題比較大的地方是找網路空間放檔案、水管不夠大。

至於教會的版型,嗯,這方面真的就很見仁見智了。我個人比較不喜歡那種有很多FLASH效果的網站,反而是那種畫面簡潔的網站讓我喜歡。不過,似乎大多數的教會網站都是前者。

不過,這整個設計最後還是跟教會網站的『定位』有關就是了。
Anonymous said…
你們家不能送引用喔?

這篇一邊損人一邊提到大作,來告知一下。
酥餅 said…
我最近也想多瞭解一點PODCASTING,另外你對長老教會多媒體事工的建議實在太棒了,我認為你應該把這篇文章寄到總會並且投稿到公報社。

另外,我已經把你的BLOG加入我的聯播,特來致意。
豬小草 said…
TIMO:

對阿,我這系統超陽春,別說沒有TRACKBACK,就連分類跟最新回應都試用水瓶子的方法自己弄出來的。

酥餅:

多謝連結相挺。不過,投稿?沒想過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