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吃市場裡的魷魚羹米粉,突然被碗裡爽脆的豆芽菜嚇了一跳。那看起來毫不起眼的豆芽菜,如果是單吃的話,恐怕是毫無滋味;但放在滿是蒜頭味的羹汁裡,反倒顯得清爽,並且能使羹汁的鹹味變得立體多變。更奇妙的是,如果把豆芽菜換為小白菜、青江菜、芥蘭菜等葉菜類,雖然營養與滋味較好,口感卻會變得軟膩。
這樣說來,這羹汁裡的豆芽菜,的確是無可取代的配角。
只是,我們或許會鼓勵小朋友作個小螺絲丁,就是沒聽過老師鼓勵小朋友作小豆芽菜。真可惜。同一批豆芽菜可以放在翠薪越南春捲裡、熱烈一番亭的白湯豬骨拉麵裡、還有無數個鐵板燒的指定配菜,出路要遠比「功能單一、位置受限」的小螺絲丁好得多阿!
而我們,社會學家,在這社會的形象不就像是豆芽菜嗎?
頭大大(看起來好像讀很多書)、身細慘白(看就知道平常不做運動)、根部虛無(因為沒在泥土裡長大過)、產量與耗損量一樣驚人(.....)。
呃,論文寫不出來,都是會胡思亂想的。
詩有云:
世人都說讀書好,
內中其實風險高,
卻有莽夫身試法,
噗通噗通往下跳。
痛快!痛快!
這樣說來,這羹汁裡的豆芽菜,的確是無可取代的配角。
只是,我們或許會鼓勵小朋友作個小螺絲丁,就是沒聽過老師鼓勵小朋友作小豆芽菜。真可惜。同一批豆芽菜可以放在翠薪越南春捲裡、熱烈一番亭的白湯豬骨拉麵裡、還有無數個鐵板燒的指定配菜,出路要遠比「功能單一、位置受限」的小螺絲丁好得多阿!
而我們,社會學家,在這社會的形象不就像是豆芽菜嗎?
頭大大(看起來好像讀很多書)、身細慘白(看就知道平常不做運動)、根部虛無(因為沒在泥土裡長大過)、產量與耗損量一樣驚人(.....)。
呃,論文寫不出來,都是會胡思亂想的。
詩有云:
世人都說讀書好,
內中其實風險高,
卻有莽夫身試法,
噗通噗通往下跳。
痛快!痛快!
Comments
順帶一提,那道印尼料理(忘了名,就是蛋豆腐淋印尼花生辣甜醬),混著豆芽菜吃,也是速配到不行。蛋、豆腐、豆芽菜這三種便宜食材,頓時活潑起來。不過,要調出花生甜辣醬、拿捏蛋、豆腐的混合比例倒是最困難的事!
下次再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