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更美好的事

星期一在山豬窟帶了一場查經班,查考的經文是路加福音十六章。本來想把大綱整理成一篇文章的,不過因為內容龐雜,最近時間又少,最後決定以大綱的形式呈現。當中一些有趣的地方,會再找時間整理(意思是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由於星期一剛好是復活節的後一天,因此,在查經之前,我們先看路加二十四13-35,這段發生在耶穌復活後第二天發生的事情:
同一天,門徒中有兩個人要到一個村子去。這村子名叫以馬忤斯,離耶路撒冷約十一公里。他們沿路談論所發生的一切事。正談論的時候,耶穌親自走近他們,同他們一起走;他們看見他,卻不認得他。

耶穌問他們:「你們一邊走,一邊談論些甚麼呢?」他們就站住,滿面愁容。其中一個名叫革流巴的,問耶穌:「難道你是耶路撒冷旅客中惟一不知道這幾天在那邊發生了甚麼事的人嗎?」耶穌說:「甚麼事呢?」他們回答:「是拿撒勒人耶穌的事啊!他是個先知,在上帝和眾人面前,說話做事都有力量;我們的祭司長和首領竟把他解去,判了死刑,釘在十字架上。我們原來盼望他就是要來拯救以色列的那一位!不但如此,這事發生已經三天了。我們當中有幾個婦女很使我們驚奇,她們一早到墓穴那裏去,沒有看到他的身體。她們回來報告說,她們看見了天使,而天使告訴她們耶穌活著。我們當中有人到墓穴去看,發現一切都跟婦女們所說的一樣,可是沒有看見他。」

於是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可真蠢哪!對先知所說的話你們為甚麼會覺得那樣的難信呢?基督不是必須經歷這一切才進入榮耀嗎?」於是,他根據摩西和先知所寫的,開始向他們解釋聖經上關於自己的一切記載。

他們走近了所要去的村子,耶穌似乎還要繼續趕路,他們卻挽留他說:「太陽已經下山,天就黑了,請和我們住下吧!」耶穌就進去,要與他們住下。當他們坐下來吃飯的時候,耶穌拿起餅,向上帝感謝了,然後擘開餅,遞給他們。他們的眼睛忽然開了,這才認出他來;但是耶穌忽然不見了。他們彼此說:「他在路上向我們說話,給我們解釋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不是像火一樣地燃燒著嗎?」

他們立刻動身,回耶路撒冷去。在那裏,他們看見十一使徒和另外一些人聚集在一起,正在說:「主真的復活了;他已經顯現給西門看了!」那兩個人也把路上所遇見的,和他們怎樣在主擘開餅的時候認出他來的經過,告訴了大家。
今天要查的經文是路加十六,可以分成三個部分:1-13、14-18、19-31。這在三個段落裡,我們都可以看到一個對比。

1-13:從自利到利他
耶穌對他的門徒說:「某財主有一個管家;有人向他告狀,說這管家浪費主人的財物。主人就把管家叫來,對他說:『我聽到的是怎麼一回事呢?把你經管的帳簿交出來吧,你不能再擔任管家的職務了。』

那個管家心裏想:『主人要辭退我了,今後我去做甚麼呢?鋤地嗎?沒有力氣;討飯嗎?怕難為情。對了,我曉得怎麼做,好使我在失業的時候有朋友肯接我到他們家裏住。』

「於是他把主人的債戶一一叫了來。他對頭一個說:『你欠我主人多少?』他回答:『一百桶橄欖油。』管家說:『這是你的帳,快坐下來,改寫五十。』他問另一個說:『你呢,你欠多少?』他回答:『一百石麥子。』管家說:『這是你的帳,改寫八十。』

「主人誇獎這個不誠實的管家的機警行為。因為在應付世事方面,俗世的人竟比光明的人更加精明。」

耶穌接著又說:「我告訴你們,要用今世的錢財結交朋友,這樣,錢財完了的時候,你可以被接到永久的家鄉去。一個人在小事上靠得住,在大事上也靠得住;一個人在小事上不誠實,在大事上也不誠實。如果你們在處理今世的錢財上靠不住,誰又會把那真實的財富付託你們呢?如果你們對屬於別人的東西靠不住,誰會把你們自己的東西給你們呢?「沒有僕人能夠伺候兩個主人。他要不是厭惡這個,喜愛那個,就是看重這個,輕看那個。你們不可能同時作上帝的僕人,又作錢財的奴隸。」

  • v1-3:這個管家是一個自肥的人,這行為讓主人不高興,要開除他。


  • v4:為什麼這個管家有這樣的轉變?從一個自肥的人,變成一個幫人減少負債的人?


  • v5-7:他怎麼做?


  • v8:他得到什麼?


  • Q:為什麼主人不責罵他,卻誇獎他?誇獎他的什麼?

    事實上,主人不是誇獎他作散財童子,乃是誇獎他機警,知道什麼是更重要的事,知道怎麼活用他手上的資源,去得到那個更重要的。


  • 耶穌透過這故事接著告訴他們的門徒:「如果你要得到更重要的,你就要知道活用現世的資源」(v9-12)。並且,在區分重要(永恆)與不重要(現世、短暫)的事情的過程中,耶穌告訴我們:「你要做個選擇、做個決定,那一個是你要事奉、並以為重要的?」,因為人不能事奉兩個主(v13)。


  • 對基督徒來說,我們也常會面臨這種選擇:你要追隨主,還是要累積財富(其實不只財富,才有其他知識名聲)?聽到這問題,基督徒會立刻說追隨主,但是如果追隨主意味著我們要放棄在財富知識名聲上的累積呢?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平衡」的講法,不是降低我們的物質慾望,就是從聖經找到支持說「神不是要讓我們過苦日子,神要當我們過成功,在經濟上成功的生活」。


  • 當然,如果我們真的與神同行的話,在「經濟生活」與「信仰生活」之間的確是有平衡存在的。但是,我們往往會看到另一種變體,就是把經濟生活與信仰生活區分開來。比方像教會裡的長老執事,他們往往是在社會上有一定社經地位的人,但他們未必在信仰生活上能夠成為其他人的屬靈長輩。當你要跟他講說追求更深的與神同行,他會嘲笑你。


  • 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是,當代基督徒會怎麼面對「投資、基金、外匯」等金融資本主義的投資(機)操作呢?這與其信仰是否有倫理上的衝突?當然,這不是說基督徒只要一作金錢投資,就是事奉瑪門不事奉神,畢竟耶穌在這裡所談的事奉,是「動機/心理」上的,而不是「行為」上的(老實講,正因為是前者,所以是更嚴格阿)。只是,當許多教會,甚至牧者,把金錢放入波動且造成社會經濟系統不穩定的資本市場時,他們又是怎麼在神學上合理化這種行為呢?這種神學上的重新詮釋,能不能視為另一種「親近性」與「歷史偶然」,一如Weber所做的呢?



  • 14-18:從律法到福音
    那些愛錢的法利賽人聽見這些話,就譏笑耶穌。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在人面前儼然正人君子,但是上帝洞察你們的內心;因為人所看重的,在上帝眼中卻是可憎惡的。「摩西的法律和先知們的書的效用到施洗者約翰為止;從此,上帝國的福音被傳開了,人人都想猛烈地擠進去。可是,天地消失要比法律的一筆一劃被塗抹還容易呢!「任何人休棄自己的妻子去跟別的女人結合就是犯姦淫;娶了被休棄的女人也是犯姦淫。」

  • 法利賽人聽到耶穌的這番話,笑了起來。


  • Q:他們為什麼笑?

    從v14來看,他們笑,是因為他們貪愛錢財(這是一種矛盾,不是嗎?)。從前後文來看,更深的意義是,他們嘲笑耶穌說人不能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因為法利賽人認為,宗教生活跟世俗生活是兩碼子事:在宗教生活裡,憑著他們所遵行的信仰和儀式(或者說,猶太人的血統),他們在神面前站立得住;世俗生活裡,他們可以貪愛錢財,反正這與其宗教身份無相關。所以當耶穌說人要做選擇時,他們就嘲笑這種行為。


  • 耶穌又再一次斥責法利賽人(v15)。翻開馬太二十三,我們會發現耶穌對法利賽人的批判一直是:「假冒偽善」。或者,在這裡我們可以說,是「披著宗教道德外衣的經濟豺狼」,並且他們以為他們心理想的沒有人知道。但是耶穌說:「神知道」。


  • 耶穌接下來的一段話,v16,把這問題推得更深。那就是,法利賽人所以為得救的方式,律法和先知預言已經結束了;現在是新的時代,是福音的時代,是憑著相信耶穌基督而得救贖的時代。過去只有猶太人得救,但是現在是所有的人。

    但這不是說,律法就不再重要了。律法的重要如同皮帶。相反的,耶穌說:「天地消失要比法律的一筆一劃被塗抹還容易呢!」


  • Q:為什麼耶穌會這麼說?這裡有沒有自我矛盾?

    馬太五17:「不要以為我來的目的是要廢除摩西的法律和先知的教訓。我不是來廢除,而是來成全它們的真義」。從v17以降到五章結束,耶穌都在說:「你們聽過什麼什麼,但是那不夠,要加上什麼才完全」,但是我們會發現,耶穌要我們加上的,其實是把那看起來可以做到的,變成更難做到,甚至是做不到的。或者說,是憑著我們自己斷乎做不到的。我們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經驗,很多聖經中所教導的,我們憑著自己是做不到的,這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有耶穌基督的「愛」在我們心裡,這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耶穌基督的幫助。

    在這裡,在面對法利賽人時,耶穌不也再說:「你以為有好的宗教生活就夠了嗎?你以為你可以把宗教生活與俗事生活切分開來嗎?你以為你可以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嗎?告訴你,不行。你要做選擇。我不只是你宗教生活的主,我更是你俗世生活的主」。沒有灰色地帶。


  • Q:怎麼處理v18 「任何人休棄自己的妻子去跟別的女人結合就是犯姦淫;娶了被休棄的女人也是犯姦淫。」?

    這段看起來與前後無關的經文放在這裡有兩種可能。第一種:耶穌當時講的順序就是如此;第二種:編者,也就是路加,有其特別的意思。第一種可能現在無法查證。第二種可能,比照在其他福音書中出現的位置(12),可知編者路加是特意將這段原本存在於其他地方的經文收錄到這裡,目的是要做為前述「主耶穌自己要來完全律法」的實例。



  • 19-31:從不信到信
    「從前有一個財主,每天穿著華麗的衣服,過著窮奢極侈的生活。同時有一個討飯的,名叫拉撒路,渾身生瘡;他常常被帶到財主家的門口,希望撿些財主桌子上掉下來的東西充飢;連狗也來舔他的瘡。「後來這窮人死了,天使把他帶到亞伯拉罕身邊。財主也死了,並且埋葬了。財主在陰間痛苦極了;他抬頭瞧見亞伯拉罕在遙遠的地方,又看見拉撒路在他身邊,

    就呼叫說:『我的祖宗亞伯拉罕哪,可憐我吧!請打發拉撒路用指尖蘸點水來涼涼我的舌頭吧,因為我在這火燄裏,非常痛苦!』「可是亞伯拉罕說:『孩子啊,你該記得你生前享盡了福,可是拉撒路從來沒有好日子過;現在他在這裏得著安慰,你反而在痛苦中。而且,在你們和我們之間有深淵隔開,人要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是不可能的,要從你們那邊到我們這邊來也不可能。』

    財主說:『祖宗啊,既然這樣,求你打發拉撒路到我父親家去;我有五個兄弟,讓他去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到這痛苦的地方來。』「亞伯拉罕說:『你的兄弟有摩西和先知們去警告他們,讓你的兄弟去聽他們吧!』財主說:『祖宗亞伯拉罕哪,那是不夠的。假如有人從死裏復活,到他們那裏去,他們就會悔改。』

    可是亞伯拉罕說:『如果他們不聽摩西和先知們的話,即使有人從死裏復活,他們也不會相信的!』」

  • v19-23:財主與拉撒路不同遭遇


  • v24-26:財主呼求。我們發現他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理應得救(或者自己以為)的猶太人。


  • v27-30:財主自知沒辦法改變自己的狀況了,他就跟亞伯拉罕講條件,想說至少救救自己還在地上的家人吧。


  • v31:但是亞伯拉罕說:「如果他們不聽摩西和先知們的話,即使有人從死裏復活,他們也不會相信的!」


  • Q:為什麼亞伯拉罕這樣說?耶穌說這比喻,是否跟他前一段話(v16)衝突?

    在舊約裡,尤其以賽亞書中,有許多預言耶穌基督降臨、受死、復活的預言(賽五十三:2-12),但是法利賽人不接受,因此,這裡似乎在說,即使耶穌基督真的復活了,他們也是不聽勸的。他們把宗教生活與俗世生活切分開來,並且他們自己要當自己俗世生活的主。多少人口裡說耶穌基督是他唯一的救主,但事實上耶穌基督只是他週日禮拜那短短一個半小時的主?!



  • 在今天這章經文裡,我們可以看到兩種區別。一邊是更美好的,一邊是短暫的。做為基督徒,甚至是慕道友,我們也都知道,或者說「會回答」,該做什麼樣的選擇。但問題是:為什麼我們做不到?為什麼那美好的永恆的帳幕就在我們眼前,我們卻沒辦法跨過那一步?甚至,已經在我們眼前,我們卻不知道?

    回到今天一開始讀的路加二十四13-32,這兩個門徒不也一樣嗎?他們知道在耶路撒冷發生的一切的事情(v18-24),但是即使耶穌基督復活在他們面前,他們仍舊認不出他來(v16)。即時耶穌把經上所指著自己的經文都與他們講解了(v27),,甚至覺得內心火熱(v32),他們還是沒認出來。一直到他們領受了耶穌基督的生命,他們的眼睛才明亮起來(v30-31)。他們才認得耶穌基督真的從死裡復活。

    我們真的認識那從死裡復活的耶穌基督嗎?他是否正在我們的四周我們卻不認識他?我們是否如同那機警的管家一樣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但是卻不敢做出選擇?我們是否想把自己的生活切成兩塊,讓耶穌基督只是當我們禮拜日的主?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即使耶穌基督真得從死裡復活,那福音也與我們無份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