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魔

James那篇討論「PODCAST台灣困境」的〈Get some Byzantine?〉實在越想越有意思。在那篇文章裡,他既補充了我沒有考慮到的「製作時間成本」以及「閱聽者進入障礙」的問題,並且在文末還筆鋒一轉,酸了台灣教育機構一下。

酸的好。事實上,我一直不太能夠理解的地方正在於,台灣各大學、系所、研究機構那麼喜歡排演講,然後演講的時候又是DV錄影、又是PPT檔案、又是數位錄音筆的,可是最後的東西都去了哪裡?有良心一點的,自己弄個網路空間,把影像上傳,然後限定你用「IE+MEDIA PLAYER 10」收看,但大多數的紀錄最後都還是去了那陰暗潮濕的檔案櫃裡。

你說公家單位顢頇迂腐,所以在這方面動作較慢,可是偏偏私部門的講堂一堆(誠品、富邦、洪網、台社、學學文創),但卻也沒有任何一個單位想要把課堂內容擇要,用PODCAST的方式,釋放出來(謎之音:連BoF都沒有哩。。。)。是因為要把內容留著賣錢?還是對於網路新技術真的那麼陌生?相較之下,英文的講堂PODCAST倒是一抓一把

雖說網路無國界,但是「語言」卻是一個最明顯的界線。而這些研究機構、菁英講堂動不動就說自己要成為「兩岸華人的中心」,但是卻又不利用PODCAST、VLOG先建立自己的口碑,倒也是讓人費疑猜。

台灣的社運團體似乎也面臨類似的困境。甚至,當我看了菲律賓、馬來西亞的podcaster和vloger,還有香港社運團體在WTO期間拍攝的YOUTUBE短片後,就不免感嘆:為什麼,台灣的社運團體在這方面幾乎是空白的?

又或者,即使社運團體想到要利用網路(精確的說:部落格)作為發佈消息、串連行動的地方,但是他們卻往往把網站架設在無名小站、網路城邦,這些--表面上看起來人聲鼎沸,但是對於社運團體最需要的「資訊混搭」,卻有著重重限制的--不友善的BSP。而或許,這又是一個「把社運成果等同於媒體報導」的網路翻版吧。

唉,面對網路,教育單位、私人講堂、社運團體,倒是展現某種一致性啊。而這種一致性到底是來自於網路新技術的學習成本過高、英文網站操作介面不好理解,還是主事者自己的心魔哩?

Comments

水瓶子 said…
誠品的那些演講是要收費的,若是放在網路上免費讓人載,那就沒有人要聽演講了---> 我想這個應該是他們的邏輯吧!

有點弔詭的。

不過演講跟Podcast 還是有點不同,我到覺得不少的廣播節目可以用 podcast 的型態出現,只是我要同步到我的 PDA 或是 iPod, 老實講還是有點困難啊!在電腦前面聽到是很正常,可是我還是喜歡坐捷運的時候聽 FM 收音機,那不就好了!
豬小草 said…
就賣錢的邏輯來說,是的。不過,我在網路上找到很多PODCAST網站,比方TED、SMART CITY,也都是「要花錢參加」的講座哩。

至於演講跟PODCAST有什麼不同?嗯,我覺得PODCAST只是一種媒介形式,它可以載負像廣播節目一樣的內容、可以是純音樂的、可以是對談,當然,也可以是演講。

至於你拿FM跟PODCAST比,我想兩者差別還是很大的。FM是你在一個特定時間聽著特定節目,但PODCAST基本上已經沒有「時段」這概念,而比較像是TiVo。

因此,你最後一段話其實可以類比為:「看電視不就好了,幹嘛要弄TiVo?」

嗯,為啥要弄呢?啊,因為生活習慣改變了吧。
挪威企鵝 said…
我想國內最有資源做這個是銀河網路電台。

當初要去上班時,
曾提過幾個構想,
不過都是偏商業化與台北捷運上班模式的使用方法,
(畢竟那是商業式的面試:P)
例如呂宗耀的拜訪語音整理報告、
收費講堂會後的減價釋出…等。

很可惜的因為一些因素,
後來就沒去上班了。

不過現在看到小草大的想法,
說不定依老貓的理想性格,
會真的去執行也說不定。
豬小草 said…
銀河啊。。。我聽過這電台,不過一直沒在網路上聽過,剛剛去試用一下,發現都是.wma,要聽還得開WMP。嘖嘖。

不過,這個老貓是那個搞出版的老貓嗎?
挪威企鵝 said…
其實,
當初他們所說要發展的Podcast平台,
到現在是還沒見個影,
裡面的東西都式從古早時代沿用下來的。

至於老貓,
我就不知道兩個是不是同一個人了。
豬小草 said…
剛剛對照一下,出版貓銀河貓,應該不是同一個人。

至於說到PODCAST,我想,國內的網路業者恐怕都跳過PODCAST,直取VLOG了吧。
水瓶子 said…
老貓是不同的兩個人,一開始我還認錯了,那個銀河的老貓搞好久囉!希望他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