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 the tourist gaze

在卡卡那裡看到中時人間辦了一個「話說台北」的對談,這本來是好事,找了韓良露、李清志、楊澤來談,也可以接(忍?)受。可是李清志的這段話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其實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都市。剛剛韓良露說,到底可以寫什麼呢?我以前常講「異人觀察」:意思是說我們要用外國人那種新鮮好奇的眼光來看我們習以為常的世界。有趣的是,外國人來台灣喜歡的竟然都是我們政府禁止的部分,比如說夜市、檳榔攤,可是觀光局也很矛盾,雖然違法,還是在推廣時把這些東西當成台灣特色。我最近跟幾個研究生作「台北怪胎空間」的觀察,有些空間真是我們自己常常看到,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可是如果從全世界的觀點來看,會覺得簡直是天方夜譚。舉一個例子,我們在台灣都很習慣「空間的誤用」,像是屋頂上長個廟出來,可是在外國人看來就覺得很有趣。

從歷史上來看,台北的規模不像上海和東京,根本不能比,剛剛談到的自卑情結,是因為城市的文化力量沒有強到那個地步。

這個自卑情結,最近有點改變,以前我們不會去注意青草巷、按摩等特色事物,如今都成為觀光客到台北的必玩事物,這些特色事物其實都是日本人跑來幫我們找出來的。日本人對「考現學」很厲害、很用功。我常去紀伊國屋書店看日本人編的台北雜誌,它的觀點很有趣,很多我們本來覺得落後、自卑的事物,現在好像重新被認可、肯定了,慢慢地,我們似乎變得不會那麼自卑。」
嗯,我想,如果有人不太懂什麼叫「觀光者的凝視」(Tourist Gaze)的話(John Urry PDF下載),這段話就是最好的個案了。而或許,有人也會同意把李清志的這番話作一個「東方主義式」的解讀?

只是,到底是誰自卑呢?是從日治時代就在台北長大的老台北人?還是1949年後才流亡到台北的外省(上海?)人?只是,想不到後者的自卑居然還要靠戰敗者來解救啊。哈哈。

當然,這段話還得跟1990年代以後的地方文史工作、台北市民意識興起(營造?)放在一起觀察。而除了等待小鴨老師的出版以外,其實也可以看看蘇碩斌會不會有相關的研究哩。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以下是網路自動回報系統產生內容:

PDF失效,疑似沒上傳...
豬小草 said…
已修好。後頭打賞去。
Anonymous said…
謝老爺打賞~
Anonymous said…
中時怎麼選了這幾個背景類似的人來談台北呢?
難怪他們自己也說---

*韓良露:而且我們現在已經是「外客」變「台客」了。*
豬小草 said…
大概是找到老台北的話,就無法有那種「從自卑到自信」的抬頭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