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殺手的懺悔

我們時常聽說美國是如何透過跨國企業、金融機構、能源財團去控制第三世界國家的政府與經濟,但卻甚少得到證實。而JOHN PERKINS這本《Confessions of a Economic Hit Man》則是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這背後的黑暗故事。

PERKINS說,他過去在一家能源公司擔任美國政府的經濟殺手(Economic Hit Man,EHM),「把世界銀行和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以及其它外『援』機構的錢轉到美國大型企業的帳上和極少數控制世界自然資源的富有家族的口袋裡。」(金寶瑜譯)在書裡面,PERKINS也提到EHM出現的歷史背景(仍舊是金寶瑜譯):
經濟殺手在五十年代初之前還不存在。1951年伊朗人民起來反對一家英國石油公司剝削對伊朗人和他們的自然資源。當時伊朗的總理Mohammad Mossadegh是合法選出來的,並且是伊朗人民公認的一位好總理。Mossadegh在人民的支持下將伊朗所有的石油公司國有化,這下激怒了英國,英國請美國幫忙處理。那時美國怕出兵進攻伊朗會得罪蘇聯,因此就用它的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t, CIA)將Mossadegh 趕下台,迎回流亡美國的伊朗前國王,在美國的支持下Mohammad Reza Shah 成為專制的大獨裁者,恢復了美國和英國石油公司在伊朗的特權(18頁)。柏金斯說這樣顛覆合法政府來維護美國的利益從此就成了冷戰時期的一個運作方式。

但是由美國中央情報局來幹這種見不得人的事,若非到緊要關頭總不宜太常使用。美國的權力中心認為,最好能有私人公司經常與落後國家的領導人保持關係,藉著這關係去影響這些有權力的人,使他們制訂的政策有利於美國。經濟殺手的構想就因此而產生了。實際的運作是由美國情報機構物色適於做經濟殺手的人選,再由美國在國際上有名的大公司雇用他們。經濟殺手受僱於私人公司,不直接拿美國政府的錢,如果他們的非法勾當被發現了,就可以推說那是私人公司為了謀利而幹出來的事。
這本書一出版,就成為當年(2004年)的暢銷書(這應該與911之後,許多美國人想知道他們為甚麼會被人恨惡有關吧?),而台灣則是到前幾天才有中文版出來。

在你去書店翻書之前,可以先讀讀金寶瑜的專文介紹,以及WIKIPEDIA上所整理這本書的相關介紹、書評與批判。又或者,花一個小時,聽聽DEMOCRACY NOW!在兩年前對PERKINS的專訪(有逐字稿)


powered by ODEO

對於這本書所談的事情,相不相信、或相信多少,讀書的人自有判斷。而張翠蓉的某個經歷卻可以讓我們多想幾分鐘。她說:
我告訴一位從中國內地來紐約研習的訪問學者,建議他可以去見一見 John Perkins,他卻冷淡地回應說︰「像他這樣的人,在美國多的是呢!這幾年大家都搶着爆料、出書,然後賺一筆……」

我立刻收口,不多講,他表現得見怪不怪,我卻認為他錯過很多機會。

對啊!布殊政績差勁、橫蠻、不誠實,弄得世界一團糟,令到有些知情人士挺身而出,以正視聽,我們何不趁機會多了解。

對我而言,爆料的人永不嫌多,愈多愈好!
善哉斯言。

Comments

Chou HsinYi said…
有個地方想請問一下,雖然受僱於私人公司,但是還是「情報人員」吧?這樣嗎?
Anonymous said…
其實我蠻喜歡看這類東西的,但是一邊在看一邊也在思考一些問題,跟陰謀論和爆料有關的。
是不是因為這是個爆料的時代,所以所有的事情都變成了陰謀?亦或者,這是個陰謀論的時代,所以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被爆料?
又或者,陰謀聽起來好像是相當邪惡而可怕的事情,但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嚴重,而在這個時代所有無關緊要的東西都很輕易的被套上陰謀這個詞。
像米國在第三世界國家所從事的種種暗中破壞,因為是暗中,又是為了掌握他人資源而滿足自身利益,這當然是陰謀。
那麼現在的商業行銷,贊助文化活動其實為獲取品牌形象及商業利益,這算不算陰謀,把行銷手段揭露出來的算不算是一種爆料?
像最近在寫跟暖化有關的東西。英國的Stern review出來之後,也有人開始爆Stern與中共的淵源。這是另一種陰謀跟爆料嗎
似乎,爆料跟陰謀在我們身邊真是無所不在呀。當然,這種種的爆料跟陰謀裡面品質與程度都有差別,但是,過多的陰謀實在也讓人陷入一種不安的恐慌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