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Mobs|從架站到串連(2):公民新聞

當我們討論到社運議題在新聞媒體上無法曝光,或總是被偏差報導時,話題就無法避免地扯到「公民新聞」。

雖然說這議題不是新聞、ohmynews的故事也常常被搬出來講、青輔會「當年」還訓練過一批青年公民記者,但現實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還在聽、還在找。


powered by ODEO


可就在這議題上,瓦礫提出一個讓人無法忽視的問題:
對有興趣傳播社運訊息的媒介操作者而言,破報有何不足?苦勞網有何不足?與媒體對抗有何不足?生命力新聞有何不足?何以在這些媒體既已運作的前提下,我們還認為有必要提起這個會議?
好問題。

身為主辦人之一,老實講,「公民新聞」的議題完全在我和PORTNOY的預想之外;我們所想的是如何讓「部落客」與「社運組織網站」之間在「活動訊息」與「事件議題」上有更積極的合作與推播。這樣的想法,講白點,是讓延續「口耳相傳」的訊息傳播方式,而讓讀者發出「連OOO也關心?那我來看看。。。」這種喟嘆,是主要目的。

因此,不是說現有的另類網路新聞媒體出了問題,我們要取而代之;而是說除了破報的分頁廣告(這部份要付費嗎?)、南方電子報的電子郵件(會不會被當作垃圾信?)、苦勞網的發稿介面外,部落客的邊欄(貼紙、聯播、串連)也應該是社運團體冀求投放訊息的地方。

當然,訴諸個人的串連方式要比另類媒體更會出現「調性不合」的問題。這問題在「主動串連」上是比較難克服的,但若是用kijiji這種中性(?)的公益連播服務,則或許問題不大?


[0124補]
TORREN在瓦礫處有回應苦勞網情況,曰:
大概在二月底,苦勞網的第一階段新版會出來,不知道能不能開始解決一些目前的困境。在這之前,會有一些計畫先推出來。

其實大概從三年前,就一直在想苦勞網改版的事情,看能不能跳脫從1997年以來,侷限於「報導」、「評論」、「論壇」三種固化的參與形式,但因為系統的革新需要整套客觀環境的配合,加上又沒資源花大錢,所以只好一直原地踏步,完全被卡死,只能看著網路功能不斷地推陳出新。就所謂「生產力」的觀點,和. com比起來,.org的確有先天的弱點,講白一點連.edu都比不上,無法很快很炫地反應目前網路使用上的流行尖端,如果再加上功能不好用、介面不人性化、改進慢吞吞,大概一下子也被許多heavy user唾棄殆盡了,這一點我也非常擔心改版後問題還是依舊。

從頭到尾,其實從來沒排拒過都市改造、環保議題等等其它議題,但不知道怎麼搞的,大家真的好像就覺得我們沒有放心力在這些地方。第一,也的確如此,勞工議題因為我兼著跑工運及勞委會,盯得算緊,但其它議題要用同樣的方式來做,就是資源問題了;第二,苦勞網的系統也真的把我們卡死,例如綠黨的事情,問題不在放不放,而是根本無法放進去首頁(只能放在右邊的發稿介面),類似應該大推而無法推的事件常常發生,實在讓人痛苦。

另外,不知道有沒有人談到集中和分散的問題,社運議題需要有人發起,但也需要擴散,這一收一放間,其實常常等於組織和宣傳。我是覺得目前的網路社運絕大部分都太沈重了,沒有一種大家一起參與「玩」起來的可能,這其實是社運者和一般人不太對味的情況從一般世界複製到網路世界上,或許還需要更多的中介去漸漸撫平。

只可惜當天沒辦法去,希望還有第二場。
呵呵,當然會有第二場,到時候把苦勞網、GVO、生命力新聞抓來一起對談。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