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星期,就是香港回歸中國十年紀念,一些相關的報導也在陸續出現(例如:南方周末、華爾街日報亞洲版、經濟日報)。這些報導有個共同的基調就是:容或香港在過去十年的發展沒有如預期般的衰退,反而因為中國經濟的起飛而有所成長,但,還可以成長多久?
一年前,看到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教授陳志武的一篇專訪裡,有這麼一段話:
一年前,看到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教授陳志武的一篇專訪裡,有這麼一段話:
從香港的情況來看,它 90% 左右的 GDP 來自服務業,而其服務業有相當部分又是金融、保險這類金融服務。所以,香港要追求創新,不應把精力放在電腦、資訊和生物等這些“硬技術”領域的創新,而應該因地制宜,著力于金融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所以,不管人們是否喜歡、願意,香港在未來很長時間裡都將是中國最主要和最可靠的金融中心和資本中心。由於香港有這些領域的優勢,我不覺得它會被邊緣化。香港做的是「制度套利交易」。我同意陳教授對於金融創新技術的討論,不過,由於金融部門的特殊性,金融產品的創新除了交易室(實驗室?)裡頭的計算外,「國家」是否放行,往往更為關鍵;港英政府的政治利益與政治疆界的策略,自然與中國政府不一樣。例如經濟日報的報導就寫到:
香港對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擬訂了諸多的策略,但主導權幾乎在北京當局而非香港特區政府。這也是近幾年大陸對上海的定位,經常引發香港焦慮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雖然香港已經成為中國企業IPO的主要市場(這種連動是好是壞?),但來自新加坡的鄔宏遠教授卻把香港的窘境寫得更直接:
為了從質量和數量上加強尚不成熟的滬深兩市﹐中國證監會從4月中旬開始引導企業先在滬深兩市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然後再考慮批准它們到香港發行H 股。.....由於以後還會有更多的H股上市計劃落空﹐普華永道 (PricewaterhouseCoopers)已無情地預言稱﹐香港市場今年的IPO金額將較去年大幅減少50%﹐至200億美元﹐而相應地中國大陸股市IPO金額將飆升50%﹐達到250億美元。《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在談及香港面臨的這一窘境時也悲觀地指出﹐(中國證監會)鼓勵A股發行的做法將加速香港作為大中華區IPO中心的隕落。唉,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出來跑,總有一天要還的。
Comments
君不見台商的港股熱嗎 ...
THis AAA small battery. Sorry that I couldn't write in Chinese for some unknown reasons I wasn't able to figure out. Thanks for this article. Very informative indeed.
I just created a blog recently and was wondering if you would mind me adding your website to mine. Actually as a first-time blogger I do not know much about blogging. Should I send a notice to all the bloggers to whose websites I wish to provide the linkages?
Thanks!
港股熱?有看到啊;但你好像沒看到我這篇文章的重點?(笑)
小電池:
加入連結當然沒問題啊。至於告知?嗯,要看那個人部洛格的性質哩,如果是私人一點的,可能會希望別人說一聲吧;但像我們這種的,就沒差,哈哈。
不過,你的blog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