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ixth Twit-Sense:你在跟誰說話?

上星期寫了一篇介紹twitter的文章,放在中時。其實那篇文章想談的問題很簡單,就是:twitter的魅力何在?相關的網路應用為何?以及,作為一個「社會網絡服務」(social network service),它讓使用者經歷何種社會性?

而我認為:
有的評論者認為,twitter的社會性在於它是一個全球性的交友網站,但這不過是把「社會」窄化為「社交」,並且僅僅看到「物以類聚」的這一面,卻忽略了twitter在使用上所帶給人「遠近親疏」的感覺。因為,只要那人的設定是「只給好友看」,或是「這則回覆的對象不在我的朋友清單上」,那我們就無法看到那人的碎唸,也不知道我們的朋友是在跟那個人聊些什麼。而正是在這個「看不到,但又想知道」的當下,我們感受到一種社會距離的存在(「啊,我果然不是那個圈子的....」),並且經歷了費孝通博士在<鄉土中國>一書中所謂的「差序格局」--社會關係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推出去的,是私人關係的增加,社會範圍是一根根私人關係所構成的網絡。

最後,作為一個twitter的愛用者,當我每天上午打開電腦,看到朋友清單上的人開始把他們正在看的、正在聽的、正在想的都丟到twitter上來時,這種「雞犬相聞」的共時感,讓我真的有種住在農業社會三合院,甚至日本長屋的感覺。而這感覺,遠遠超過什麼「全球性的交友網站」。
不過,今天下午卻發現,這種「共時感」很有可能因為另一個twitter-like的服務、以及一些使用者的習慣,而受到挑戰。

是的,那個變數就是:Buboo;一個台灣版的twitter。

很多人都知道Buboo有提供將資訊同步更新到twitter上的功能,也有不少人因為巴布可以跟推特近乎「零時差」地同步更新與閱讀,而選擇將他們的主網絡放在巴步,而把推特當作備份,或者另一個社群網絡使用。

而當某人其實是在跟buboo那裡的朋友對話,只是把訊息同步到twitter上來時,這會造成我們這些在twitter的人雖然「看到」那人在跟別人對話,但我們卻沒辦法從twitter上知道整個對話的脈絡。

於是,這種跨平台碎唸所造成的「時空交錯」,非但沒辦法豐富訊息內容,反而會因為沒有辦法理解對話脈絡而讓人想整串跳過。因此,同步不一定好,同步有時候反而會因為「訊息過量」而造成更多的困擾。

你同時擁有巴布跟推特的帳號嗎?或許你該考慮一下,是不是該把兩邊的對話分開來。

Comments

阿西摩 said…
嗚嗚~ 我被小草罵了~
Anonymous said…
呃...現在才知道原來小草不姓朱...
岳納珊 said…
其實,我也一直想跟公車上、隔壁那個打從上車就沒停過手機的OL講這句話...
YSL said…
說小草姓朱!?
很顯然是沒有去拜訪過Flickr上的LULU可愛照片....
Unknown said…
說得對,我把巴布上的同步設定取消了。
Anonymous said…
所以我是選擇性同步~
ㄏㄏ 只把自己的心情小語
想留下來的
非聊天的
同步到twitter
anarch said…
小草:

不好意思,請教兩個問題

1.
(以你為例)為何我在twitter【Home】看到你的碎唸,感覺上比起直接點進你的個人twitter頁面看到的碎唸要少?
(即使扣除你回應別人,而那人並非我的好友)

2.
要回應某人,除了複製小老鼠和某人ID外,有沒有哪個按鈕啊?
anarch said…
(續上則留言)

第一個問題自爆。
看來是我自己沒有盯緊【Home
】更新的狀態……
豬小草 said…
@anarch:

針對你的第二個問題,沒有,twitter沒有像buboo那樣的按鈕。

所以我都是用GreasemonkeyTwitter Friend Name Helper來解決回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