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個人。不道德的社會:重訪尼布爾

"God, give us grace to accept with serenity the things that cannot be changed,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which should be changed, and the wisdom to distinguish the one from the other."
「上帝啊,讓我們坦然接受那無法改變的現實,給我們勇氣去改變那應該改變的現實, 賜我們智慧來分辨這二者的區別」。這段「寧靜之禱」 (Serenity Prayer),是當代神學家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相當著名的禱告詞。

有許多基督徒把這話印成小卡,壓在桌上,卻未必知道這段話背後的意含。

這集的Speaking of Faith,是尼布爾專輯,主持人Tippett透過與三個與談者的對談,以及尼布爾本人講道的錄音,讓我們一探尼布爾對美國社會的影響。尤其是在政治、道德,與社會公義等層面上的影響。


整段節目都有逐字稿,整個節目網站的內容更是非常豐富,頗值得對此議題感興趣的朋友下載收聽。

又,看到一位香港朋友介紹尼布爾的生平,我想,以下這段話足以揭示尼布爾到底代表了什麼樣的基督徒/牧者/神學家:
尼布爾曾因為亨利福特(Henry Ford)罔顧工人利益而批判過他;也曾因為葛培理(Billy Graham)作為尼克遜總統的家族宗教家而批評他。1920年代,現代生活就是如何面對科技工業化帶來的勞工過剩、失業及工人工資不斷下調,老闆卻完全掌握一切生產及經濟力量;強者對弱者毫無關心的罪惡,同時破壞互相關懷的傳統社會,污染人類靈性生活。(頁17)1926年福特車廠提出加薪至一天5元美金,尼布爾發表文章公開批評他,指工資雖然提高,同時卻帶來更多人的解雇。尼布爾指責當時工廠沒有最底工資、沒有退休保障、沒有疾病或工傷保障,是無情及缺乏人性的。(頁18)

當時的教會不接觸勞工工會,而且反對罷工,尼布爾的理解是教會具有對中產階級特權過度的使命感,他認為教會要在為世界盡力服務的同時,也能保持「對世界價值的不屑一顧和批判」(頁22),當世界以為「社會利益的自由競爭自動會帶來和諧」(典型自由主義觀點)(頁 25),尼布爾作為教堂牧者,同時用了很多時間參與在非教會的群體和組織,因為他認為「直接參與社會結構的重構,比蓋新的教堂來的重要。」(頁20) 1935年,尼布爾組織「社會主義基督徒團契」(The Fellowship of Socialist Christians),出版及主編《基進宗教》(Radical Religion),拒絕主流教會「神聖化既得利益者的社會體系,而是去支持工業社會下的多數勞工大眾和貧窮者所爭取的社會公義。」(頁23)

於是,尼布爾將他堂會的講壇開放給工會,並在1929年冬天親自將工人組織起來(頁127),因為他相信要將勞動者的談判權力確立,使勞動者與大企業能形成制度化的緊張抗衡,「可作為正義秩序的先前條件...(讓)福利的立法來成就更大的經濟平等。」(頁129)
看看尼布爾所作的,想想某些人口裡的本土神學與福音,令人不免一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