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某個繃得緊緊的線突然斷了,然後生命就彈往不同的方向一樣。
讀《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這本書的前半段,一切就像是我們常聽說的留學生故事一樣美好,拿到學位、有新工作、住在美國、遇見soulmate,生命即將擺脫過去的困頓與潮濕,即使在工作的時候遇到什麼衝擊與不快,也可以很快地因為工作上的成就感而暫時遺忘。但遺忘不是消除,而是滿滿的累積,直等到那最後的稻草臨到,壓斷成吉思內心那條為了觀察、偽裝、生存、融入而始終繃緊的線。然後,生命就彈往不同的方向。
在倫敦地鐵爆炸案以後,英國社會一直有個共同的疑惑,就是:為什麼這些在英國長大,受西方教育薰陶的移民,後來會成為恐怖份子?而《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正提供他們一個「理解」這種,受過西方教育的高級知識份子,恐怖份子內在心理的一個管道。而這個理解,容或不能扭轉西方讀者對恐怖主義的刻板印象,至少可以將恐怖份子從新聞媒體上的一個符號,還原成為一個真實的生命,並且讓我們看到這生命的轉變是有著掙扎與痛苦的。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裡,我很難不想到台灣社會與台灣留學生。我們一樣是第三世界國家的一份子、一樣有著美國夢、一樣處在一個高度政治軍事緊張的戰略位置,可是我們對於美國夢對我們自身社會文化的侵蝕毫無警覺,對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處境也一無所悉甚至不願了解,以至於我們在反恐戰爭裡總是要比歐美國家還站在一個更為極端保守的立場。
而這不是一件好事。
讀《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這本書的前半段,一切就像是我們常聽說的留學生故事一樣美好,拿到學位、有新工作、住在美國、遇見soulmate,生命即將擺脫過去的困頓與潮濕,即使在工作的時候遇到什麼衝擊與不快,也可以很快地因為工作上的成就感而暫時遺忘。但遺忘不是消除,而是滿滿的累積,直等到那最後的稻草臨到,壓斷成吉思內心那條為了觀察、偽裝、生存、融入而始終繃緊的線。然後,生命就彈往不同的方向。
在倫敦地鐵爆炸案以後,英國社會一直有個共同的疑惑,就是:為什麼這些在英國長大,受西方教育薰陶的移民,後來會成為恐怖份子?而《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正提供他們一個「理解」這種,受過西方教育的高級知識份子,恐怖份子內在心理的一個管道。而這個理解,容或不能扭轉西方讀者對恐怖主義的刻板印象,至少可以將恐怖份子從新聞媒體上的一個符號,還原成為一個真實的生命,並且讓我們看到這生命的轉變是有著掙扎與痛苦的。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裡,我很難不想到台灣社會與台灣留學生。我們一樣是第三世界國家的一份子、一樣有著美國夢、一樣處在一個高度政治軍事緊張的戰略位置,可是我們對於美國夢對我們自身社會文化的侵蝕毫無警覺,對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處境也一無所悉甚至不願了解,以至於我們在反恐戰爭裡總是要比歐美國家還站在一個更為極端保守的立場。
而這不是一件好事。
Comments
一看下去好像就無法收手了...
很有意思的一本書
不僅是作者的寫作方式很迷人,
成吉思的獨白竟轉變為更深沉的意面
本來以為這只是一本普通的小書
其實是更有深度的社會現狀探討..
如果有空,再補點文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