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台北,這裡會是哪裡?

在NYT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New York Isn’t Silicon Valley. That’s Why They Like It.》,談的是有越來越多的網路公司與新創聚會,都選擇紐約(而非矽谷)作為他們新的聚集地。當中,Saxenian的那句話是值得深思的:
“Book publishing, advertising, media and even the fashion industry are all located in New York. These are the main industries that are being reshaped and redefined by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Reshaped and Redefined」,這兩個字,是我覺得在「後Web2.0」時代的關鍵字。而一個城市設若能有更多異質但相近的公司、緊密但互動的網絡、生猛且開放的文化,或許就能吸引那些想要掙脫既有商業體制桎梏的新創公司,或者,Richard Florida會說:創意新貴

又,我很難不從這篇文章的標題想到台中、台南、高雄,這些一直想在台北的巨大陰影闖出一片天的城市。陰影,不只是因為稀有的經濟資源老是被集中在台北這個小小的盆地,更是因為在這些城市裡中產階級的自我想像與文化論述,老是只在複製台北現在所擁有的;甚至引以為傲為政績。可如果每個城市都只是個小台北、偽台北,那又何未來之有?

城市需要自己的想像與論述。不管那是新台風的台南搖滾的高雄,或是社運的中部,總是有個什麼是台北做不到也生不出來但是卻重要的東西在哪裡等著我們去努力。否則,我們永遠將無法離開台北。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商業創新從硬體生產轉向「介面」(interface)時,我們其實是從這個看起來很表象的東西去重新設計,甚至定義,整個產業的流程與生態。那麼,有沒有可能有一個城市可以在這個時候跳出來說:「我要重新定義台北與我的關係!想要跟我一起努力的年輕人,來我這吧!」

如果有,那會是哪個城市?離開台北,這裡會是哪裡?

當然,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上面講的這些事情,絕不可能是政治人物帶給我們的。他們只要可以搞定基本的網路建設與資料開放,那就謝天謝地了。草根團體的「牽一個、拉一個」,才是成事的關鍵。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