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邊燕杰老師在喵大國發所給個演講,以目前最受當局關注的「找工作」為例,區分中國大陸的工作機會為體制內、外二種形式。體制內以「國」字號品牌的國有部門為代表,象徵合法、資源高和穩定的工作機會。至於體制外則對市場訊號較敏感,能與時俱進調整發展目標,迅速策略性調整制度的工作,通常充滿時效性、流動性與不確定性。他藉由「拜年網」的概念,觀察民眾過年時互相拜訪、送禮的族群,得到受測者的核心交往圈。再對照他們的收入、額外薪資,發現與核心交往圈較分散者,可以得到較高的社會資本。
這幾句話看起來稀鬆平常,不過我總覺得,量化研究有意思的地方,有時候就是在於「怎麼找出資料?怎麼證明假設?」
podcast from myaudiocas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