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輔大社會系的教師應徵條件中有「認同天主教精神」一項,引起各方側目,甚至有朋友說「有宗教背景學校大多是這樣」,好像宗教背景在現代大學中是個要除之後快的裹腳布一樣。
對我這個既是基督徒,又是社會學研究者的人來說,天主教精神也好、基督化教育也罷,甚至就簡單的說是信仰意識吧,從來都不是那種「啊,信教的就是那樣」、「唉,這經文多沒有性別意識啊」、「瞧,保羅就是很父權與權威思考的嘛」、「對,社會學就是對宗教的除魅」這些簡單的事情。我也總覺得,如果一個基督教大學,甚至一個基督徒的學術工作者,可以把信仰與他學術工作之間的關係說得清楚,那該是件多美的事情。
也因此,當我說我認同「天主教辦學精神」時,不是在訕笑說「天主教怎麼懂得學術自由嘛」,而是更多的在想這學校所謂的「天主教(基督教)辦學精神」到底是什麼?除了守貞之外,總還有更多的信仰意識吧?那,那些是什麼?那些跟學術研究、公共參與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
只可惜,在這末後的世代,總是會看有人高舉性別意識超過信仰意識、高舉本土價值超過信仰價值,於是那些應該從經文脈絡中所耙梳出來的神性的本體,那些屬乎永恆的創造,就被流轉的俗風爭辯給掩蓋了;而我們還自以為進步。
對我這個既是基督徒,又是社會學研究者的人來說,天主教精神也好、基督化教育也罷,甚至就簡單的說是信仰意識吧,從來都不是那種「啊,信教的就是那樣」、「唉,這經文多沒有性別意識啊」、「瞧,保羅就是很父權與權威思考的嘛」、「對,社會學就是對宗教的除魅」這些簡單的事情。我也總覺得,如果一個基督教大學,甚至一個基督徒的學術工作者,可以把信仰與他學術工作之間的關係說得清楚,那該是件多美的事情。
也因此,當我說我認同「天主教辦學精神」時,不是在訕笑說「天主教怎麼懂得學術自由嘛」,而是更多的在想這學校所謂的「天主教(基督教)辦學精神」到底是什麼?除了守貞之外,總還有更多的信仰意識吧?那,那些是什麼?那些跟學術研究、公共參與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
只可惜,在這末後的世代,總是會看有人高舉性別意識超過信仰意識、高舉本土價值超過信仰價值,於是那些應該從經文脈絡中所耙梳出來的神性的本體,那些屬乎永恆的創造,就被流轉的俗風爭辯給掩蓋了;而我們還自以為進步。
「隱祕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上帝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晨更時讀到摩西在申命記29:29向以色列人說的這段話,又看到Mu-tien Chiou寫的這篇文章,於是有了以上的這些想法。是為記。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