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視同作戰

早餐視同作戰。這句話是九月後最大的感觸。

九月後,黃小璐上小學,到校時間從幼稚園的八點五十分一口氣提早到七點五十分,雖然說學校距離只有十分鐘路程,但對習慣起床之後慢慢來的小一新生來說,還是手忙腳亂。常常看到黃小璐七點十幾分才睡眼惺忪地從打開房門,然後就聽到大人說:「快!換衣服!快!刷牙洗臉!快!你早餐要吃什麼?!快!要四十分了啦!」

 快!快!快!快!快! 

這就是黃小璐的早餐生活,而我想她並不是特例。之前聽家住五股,小孩越區到敦化國小讀書的朋友說,他們家是六點起床,然後全家六點半跳上車,接著在車上解決早餐,往往孩子下車的時候嘴裡還咬著吃到一半的三明治。我不禁在想,等孩子上完安親班下課後,這一家人又是怎麼從市區塞回他們在五股的家?他們的晚餐又是在哪裡解決的呢? 

這是一個匆忙的城市,我們養著一群疲累的孩子。我們為他們規劃我們以為最適合他們的學習環境,然後讓他們每天像上了裝配線似的在住家、學校、安親班之間轉來轉去,最後週末大家一起睡到中午再起床把午餐當做早餐吃;我們稱之為樂活,這個城市甚至為開了許多賣brunch的咖啡店而歡呼。可是當做父母的連「親手做早餐」都外包出去的時候,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連帶到底是變成什麼樣子? 

我當然知道,如果要維持一個「可以好好吃早餐」的生活習慣,得有多少物質條件的配合:一要爸媽起得早,二要學校離得近,三要孩子早睡覺,還得有人準備好。可是我總覺得,如果我們不試著破壞這陀螺的速度,甚至改變一點轉動的方式,有一天這陀螺會把一切都捲進去,然後我們什麼都改變不了。 

是的,這是一場長期抗戰。我們要調整的不僅僅是起床時間,還包括我們用什麼樣的速度與態度來面對早餐這個大人小孩進入戰場前(辦公室跟學校都是)的緩衝時間。我們不需要太過豐盛華麗的早餐(所以請把你的德式香腸冰回去),我們需要的可能只是一碗清粥、幾片脆瓜、半個白煮蛋、一匙鮭魚鬆。是基督徒的,請你在飯桌上讀段聖經給你的孩子聽。非信主的,請你跟你的孩子多說些話。我們都知道生活很累,所以這可能是我們最能好好看著對方的時候了。 趁著我們還有體力,而他們的眼神還如此清澈。


(寫給「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