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天下看到一篇文章,「最把小孩當小孩的幼稚園」,介紹建築師手塚貴晴所設計的東京都立川市富士幼稚園(想要報名入學請往這)。雖然天下那篇文章大概把手塚建築師在TEDXKyoto上的演講幾乎逐字翻譯出來了,但還是看影片最有感覺;特別是孩子的笑聲。
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這間幼稚園當然讓我好生羨慕。畢竟,那年我們看上的有著廣大開放空間的幼稚園,這幾年也逐漸縮小與人工化。這一方面是因為政府徵地開路,另方面也是因為家長覺得小朋友要保護一定要保護千萬要保護,所以橡膠取代草地、欄杆包圍小坡,就連盪鞦韆也取消了。於是看了這幼稚園更多細節介紹後,難免心生感概。
在TED的討論串裡,有不少人在問能不能在自己的城市也蓋這樣一間幼稚園。我猜台灣也會有讀者這樣想,然後大家會想說,台北寸土寸金一定不可能啊。嗯,東京都的地價會比較低嗎?嗯,也許吧。但老實說,只要幼稚園有草地、大樹可以讓孩子跑、遮蔽烈日,就夠基本且適合台灣氣候了。至於教室建築,除了那個環狀屋頂外,開放彈性的教室設計並不是太難。這裡頭的關鍵在於,建築師跟校方在設計幼稚園時所想的「使用者」是誰?影片中的幼稚園是把學生當作使用者,所以想的是他們需要什麼?怎麼讓這空間是他們喜歡使用的?空間可以讓孩童產生什麼互動?但台灣的幼稚園的使用者是老師、家長,所以想的是管理管理管理管理。甚至,不只校園,就連公園也越來越人工化封閉化安全化塑膠化。
唉,真是越來越無趣的童年啊。
唉,真是越來越無趣的童年啊。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