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WEB, 2.0 or beta forever?

相信你一定跟我有同樣的經驗。朋友把他的相機拿給我請我幫他拍照,我把相機放在眼前約兩吋遠,卻怎麼都看不到想拍的畫面,定睛一瞧,才發現對方的相機原來是用底片的傻瓜相機,沒有LCD螢幕。而我們,卻已經習慣用數位相機。一個小小的動作,道出我們在拍照這件事情上的改變。

最近在瀏覽台灣新聞媒體的網站上,也有同樣的感覺。

在台灣,「新聞網站」對於新聞媒體來說,似乎是個雞肋般的存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對他們來說,所謂的「新聞網站」就是把報紙上的文章搬上網路,然後用各種廣告欄位中斷你的閱讀。近來的做法,是把其他新聞媒體都拉進來,大家一起搞「網站聯播」,輪流上電子報頭版。blog開始風行以後,新聞網站拉攏的對象更多了,自薦嚴選、城邦擴張--果然,新聞人跟政治人很像,都喜歡當「天下共主」。

但是,瀏覽這些新聞網站的經驗卻是非常痛苦的。撇開「一文多頁、版面混亂、廣告亂彈」這些東西不說,他們總是極不願意提供你這則新聞的相關訊息,即使是自家過去的新聞。因為,詹宏志先生有云:「過期新聞,是可以賣錢的好東西」,所以,趕快把新聞藏起來、把連結藏起來,然後,賣錢!賣錢!賣錢!但是卻不先去想想自己的新聞內容到底引不引得起別人的興趣,或者說什麼樣的內容不妨免費開放、什麼樣的內容是可以讓人願意花錢買的。講難聽點,不是什麼垃圾都能資源回收,也不是什麼過季商品都是古董阿。

但是,如果我們去看一下衛報的新聞頁面,我們不但可以看到關於這議題過去的報導,更可以找到一些相關重要有用的連結,甚至是其他新聞媒體對這新聞的報導。BBC更進一步的把自家新聞開放出來,讓人使用、實驗。先不說BBC這樣弄可能是因為他是個「公共性」的組織,你看衛報,也是在「新聞內容被引用」這件事情上,作很大的開放與調整。即使是金融時報,只要是免費內容,都有靜態連結可以讓你引用。

在我看來,「網路技術」對這些老牌新聞媒體的影響,不是擺個網站、跟google合作、弄個RSS、想個關鍵字行銷、搞個編輯部落格,而是把整個新聞編採與呈現的「思考」方式,都徹底「網路化」,並且用善用網路的特性來「擴張」自己的影響力。而台灣的新聞媒體在「網路技術」的應用上,顯然是沒什麼特別的想法。其實也不光是老報業,號稱走在數位時代尖端的「數位時代」,在網站呈現上也是一樣;而天下那個與MSN Space合作的「六國人才部落格」,更是經典...的糟。

越多人寫,寫的人越重要。每次學者一講到台灣沒有質報,就說是因為市場太小,所以ooxx。但我總覺得不是這樣。市場小有市場小的做法,總是有其他方法來維持新聞的品質的。如果你真的願意的話。然而,有時候我們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為我們老是用舊的思維來使用新的技術,然後說:「靠北,真他媽的難上手」。


[updateJun10]
1.數位文化誌有那福中一連三篇談「美國網上新聞」的文章。
2.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數位文化誌」裡面的文章跟「聯合報」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Comments

017 said…
我發現我是拿了別人的數位機貼著眼睛,然後才發現有螢幕...
豬小草 said…
嗯,像你這樣的人,現在不多了XD
Anonymous said…
應該都是邀來的稿,不然就是和其他刊物合作,和中時常放商周與新新聞的文章一樣。
豬小草 said…
所以,聯合報都不用花錢讓自己的記者寫類似像「數位文化誌」裡面的專題了嗎?用邀稿就可以搞定?然後,因為我很久沒看紙版的聯合報了,文化誌裡面的文章會出現在紙版上嗎?
Charles said…
應該是沒出現在紙本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