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做禮拜

是的,我想要做禮拜。

雖然說我每個主日都早早就到教會,一直到下午才離開,可是我心裡那股想參加禮拜的感覺,卻是有增無減。會有這種感覺,當然是與必須一邊照顧Lulu,一邊參加聚會有關。

舉例來說,我們大概十點到教會,參加青年聚會;但是因為敬拜團音樂過大,會讓Lulu無法休息,所以我多半是待在外頭的交誼廳看電視轉播,留露娘一個人在裡頭聚會。十一點,聚會完畢,少契要用交誼廳上主日學,所以我要帶著Lulu移動到九樓辦公室;這時候會出現很多人搶著玩Lulu,好啦,這下更睡不成了。十二點十五分,少契聚會完畢,先讓露娘帶Lulu到育嬰室餵母奶,然後外出吃飯。一點十分左右,回到七樓,準備英語禮拜;為了讓Lulu有可能睡覺,我仍舊是待在外頭。兩點半,聚會結束。

於是乎,即使我表面上在教會待了四個小時、參加兩場禮拜,但實際上,我恐怕連半場禮拜都沒有辦法專心參加。更可怕的是,我居然不覺得我這樣會錯過些什麼。天啊!!

我在九樓的那段時間,正巧是幼兒組兒童主日學講故事的時間,教室前面大概有三十幾個小朋友吧。除了小朋友以外,也有不少家長坐在一旁;他們當中有的陪著孩子聽故事、有得則坐的遠遠的,啥都不作。他們有去做禮拜嗎?或者,有人在乎他們有沒有去做禮拜嗎?

有很多原因讓有帶小孩的家長無法參加禮拜:要在一旁照顧正在參加主日學的小小孩、十一樓的親子室裡頭坐滿了遲到(但是沒有小孩)的人、會堂太過吵鬧會讓幼兒嚇到。但是,恐怕對部分家長來說,參不參加其實差別也不大。他們可能寧願坐在椅子上看著自己的小孩聽故事,也不願意上樓聽牧師講道。哈。

唉。可是我是真的很不喜歡自己現在的狀況。坐在會堂裡,不管牧師講道多無聊(啊,我居然說出來了?!),至少還是會聽到一些不同的觀點,或者是從反駁中對經文有新的體悟(啊,我又說出來了?!)。可是現在這個樣子,在場卻又缺席,感覺好糟啊。

得想辦法改變才是。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這星期有場神學講座提到所謂因信稱義...
我們常常以為我們是信的那群,其實我們都可能犯了"不信"的罪...
當我們只是藉由服事的職份、星期天做禮拜、吃飯睡前會禱告、每天讀經靈修等外顯的行為,來使我們相信上帝,其實這就是不信的展現,因為這只是透過形式、儀式上來相信神,其實這樣提醒了我,不要被俗世觀定義的屬靈與屬世所牽著走,反倒掩蓋了神的眼光,上帝國的價值觀。
相信當你發覺原來這星期天似乎沒有好好的聚會,可是卻還是很ok?!別忘了~你正在"陪伴"許多生命...所以我相信神一直與你同在,儘管什麼都沒聽到,但是一切依然都很棒!
往往我們也會想念過去的感動或聚會模式,但當我們定睛在當下...上帝要用不同的方式建造生命。你的觀察與想法,正點出了原來有一群人需要被服事,就是那群無法專心做禮拜的父母...或許這個正能成為教會牧者、或我們自己要思考的,怎麼關顧這群羊的需要呢?
Anonymous said…
小小建議:將牧師的講道錄下來,或者聽聽其他牧者的講道(例:神學講座CD),別人在聚會時,你也邊聽講道,應該可以彌補一些不能專心聚會的缺憾吧!

超級奶爸,辛苦了!...:>
豬小草 said…
517:

感謝你的建議。事實上,我的iPod就裝了一大堆的敬拜歌曲跟其他教會的牧師講道;而我平常坐捷運的時候也常在聽。但我覺得現在的問題不是「怎麼樣不浪費那段聚會時間?」,而是「怎樣參與那段聚會?」畢竟,除了牧師講道之外,與其他會友 一起聚會也是很重要的吧~:-D

恬:

多謝你的鼓勵。關於你最後提到的那段思考,的確是很重要的問題,而我覺得除了思考「怎麼關顧這些父母的需要」以外,或許更該思考的是--怎麼讓他們覺得沒參與到聚會是有很大的損失的
嗯,作為一個講道者,和聽道者,你的想法讓我陷入長考,不知如何回應。
yank said…
對於習慣說的我而言,確實對於別人講的時候,我比較不容易專心,或者說比較聽不下去!當然也會影響參與非我主禮禮拜的意願。
我想教會裡面類似的人很多;在外面當當大老闆、也可能在教會當好多年的信徒,禮拜對他們來說已經沒有任何的吸引力,參加禮拜可能只是因為要點名(因為當長執)。唉!該怎麼辦呢?互動式禮拜應該會是可以嘗試的方法。
豬小草 said…
我自己覺得,當講台上釋放的信息已經失去力量時,禮拜就已經失去吸引力了。雖然我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很愛抱怨的人,但不管我是參加什麼樣的聚會、不管台上的牧師講道內容多麼無趣,我都是很認真的在聽的。我不會邊聽邊翻週報福音單張。

我知道有不少牧師為了讓講道「活潑化」(或許他們以為會友之所以不聽,是因為講道不夠活潑)開始放影片、排戲劇、穿插詩歌。這些改變,有時成功,有時失敗。因為關鍵並不在於你「多活潑」,而在於那場禮拜「多完整」。

這麼說吧,我想參加的是一個完整的禮拜,牧師的講道跟敬拜團的詩歌是連在一起的,會友是在聚會的一開始就一步步往前走朝見神的--整個禮拜是在邀請參加的人一起參與在當中,從敬拜到講道,都是在邀請會眾「共同發現」一個會成長、會呼吸的信息。

一個教會的禮拜出問題,不單單是講台有問題、不單單是敬拜團有問題;老實講,是整個教會的信仰都出現問題。因為他們把禮拜窄化成為一個「程序單」,而不是一個與神同在的機會。你若真想與會友經歷神的同在,你不會在前一天晚上才在找敬拜歌曲、你不會以為把舊的講章拿出來重講就可以了事。你會早早就開始準備,你會為會友特別準備,因為這天是重要的一天。

當你不想用生命來與會友交通時,你的講台、你的敬拜,就會失去力量。
豬小草 said…
其實我這樣的想法也不算新,因為我自己參加馬牧師的禮拜都會有這樣的感覺。不過,似乎在重視神學知識的台神裡,馬牧師的禮拜實踐反而是不被看重的阿。
Anonymous said…
嗯!我可以了解小草的感覺!

對我來說,上聖經神學的課程可以是一種聽道(能夠聽到神學博士用生命在教書、在傳遞信息,這種機會少之又少),學院裡大小禮拜的精心設計也讓我有機會單單做一個敬拜者(創意又別出心裁的音樂、戲劇和影片服事,除台神之外,我不相信台灣其他地方還能看到這麼多樣的禮拜設計),但是,我還是很想很想「好好地」禮拜,跟一群人同心敬拜上帝,經驗祂的同在。問題不在禮拜的形式或講道的素質,而是眾信徒,不分階級、不分性別、不分種族,一起齊聲回應神的恩典。

或更白話地說,想要敬拜的心是一種吶喊,由內發出,想讓全世界知道、分享、經驗、見證神與我之間的愛是多麼美好!
Anonymous said…
補充一下!

再次瀏覽,發現每個人似乎都各有一套治療「乏味禮拜」的藥方,或彌補星期天無所得的營養劑。

但我深切認為,禮拜設計和禮拜神學應該是兩回事。我們可以把禮拜搞得像演唱會,每個人拿支螢光棒揮呀舞的,詩歌唱到破嗓虛脫,但是,神不是我們敬拜的主角,我們也沒辦法從中經驗神的同在,感受聖靈在我們中間,成就團契的力量!

講道內容和神話語的宣講也是兩回事!我們可以念一堆聖經經文(拜託!送我串珠聖經就好!),也可以表露愛鄉愛國、憐憫蒼生的情操,但是,人們卻無法從中聽到神的公義、憐憫和慈愛!聖經和生活完全分別,變成另一個教條!

我很喜歡東正教的禮儀神學,他們認為每一次的禮拜都是慶祝耶穌基督的復活,一切更新、迎向盼望;禮儀本身是帶有目的的;同樣的,改革宗的禮拜神學也有其目的,就是聖靈團契的美好工作,基督跟隨者一同聚集敬拜神(仔細聽聽我們散會前的祝禱即知)。但是,即使禮拜神學的內涵看似如此簡單,真正實踐起來卻是難之又難!

說實話,作為一個偶爾講道者和領受呼召者,我很難像保羅一樣吃苦像吃補,喜樂面對。更多時候,我像個怕闖禍的卒仔,必須常常偷看大人的臉色。會眾反應如何,其實並不在乎(不好意思地說,會眾心態是個大問題,為何要迎合不健康的信仰態度?!),如果老大不高興,才是有禍了!

只是,我們的問題常常是,不知道老大是誰!
Anonymous said…
在作禮拜前我不去想像禮拜會很無聊或沒有收穫。
我禱告求神藉由祂僕人的口傳達大能力大信息給會眾。也禱告求神預備所有會眾的心,不要人來到神面前 心卻不向著祂。
其實我每週都很渴望禮拜的這段時間,渴望在禮拜當中遇見神、被神觸摸。
確實並非每次講壇的信息都那麼對我有直接地幫助,但當我心向著神的時候,我知道透過禱告、敬拜、靜默,我可以直接面對神的供應,也可以直接被神餵養。
豬小草 said…
多謝你的建議。感謝神,我們現在慢慢可以在這中間取得一個平衡,而且去別的教會總是不習慣。至於線上崇拜,ㄟ,我覺得很怪耶。畢竟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在禮拜中還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