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the heart belongs to?

Philip Kotler(科特勒,著有《深探大亞洲:人潮、金潮與地方再造》一書)在這期《天下》的專題演講裡有這麼一段話:
國家品牌,比企業品牌困難得多。

現在台灣應該做的,是要思考如何讓大家看到台灣,知道台灣的成就。其中有兩個問題要釐清。

第一,什麼產業是台灣的優勢?台灣希望增加什麼優勢?第二個問題是,哪一個國家或企業對台灣來說最重要?你們希望哪個國家多認識台灣,想吸引哪些企業來台灣?在回答以上問題之前,也要先去了解大家對台灣有什麼印象?

.....

其實品牌就是一個故事,你必須要讓大家知道這個故事。

除了向國家與企業推銷台灣產業價值等硬因素(hard factors)之外,也要有可以吸引觀光客的軟因素(soft factors)。要如何告訴大家,為什麼要來台灣觀光呢?最近亞洲各國都選了一句話,向世界推銷自己的國家。我們可以透過比較這一句話,來看台灣是否有充分地向世界傳達自己的價值。

馬來西亞的口號是「馬來西亞,真正的亞洲」(Malaysia, Truly Asia),香港是「亞洲的世界之都」(Asia's World City),新加坡代表「全新的亞洲」(New Asia)。台灣呢?我看到的是「台灣,感動你的心」(Taiwan, Touch Your Heart)。
在這段話裡,我看到的是,當其他亞洲國家以「亞洲」作為定位自身價值的策略時,台灣政府卻選擇一個沒有空間感的口號。這個口號,或許可以感動旅居海外的台灣人,甚至讓我們這些住在台灣的人感到驕傲,但是對外國人來說,卻是難以產生想像的。「台灣在哪裡?離泰國遠嗎?」,在What's Up in Taiwan的訪談裡,這是許多外國人對台灣的第一印象,而我們的國家行銷似乎並未要扭轉這種印象。

甚至,跳躍一點,把科特勒的這句「我們可以透過比較這一句話,來看台灣是否有充分地向世界傳達自己的價值。」與近日歐洲商會的白皮書連在一起看,如何?這句口號展現出來的是一個更深沈的價值,還是一種面對「崛起中國」時的不知所措?

林環牆副教授說
與歐美各國一樣,台灣也應在多邊互惠原則下,努力追求全球化,而不是被限制退縮成為中國化。持平說,在中國軍事上飛彈威脅,政治上圍堵,經濟上孤立台灣的戰略架構下,要台、中經貿關係正常化,根本是不切實際的期待。

歐洲商會指出「台灣已喪失競爭力」,雖然值得政府警惕,不過歐商顯然未能洞悉台灣經濟問題的核心,而開錯了藥單。今日要重振台灣競爭力,當中一環,就是台灣必須重新強化連結美、日、歐等技術領先國家,而不是中國。
這兩段連在一起的話,我同意前一段,卻對後一段感到遲疑:難道說,台灣的高科技業者還不夠整合在美日的全球生產網絡之中嗎?還是說,我們還在用冷戰架構下的雁型模型在思考這個當前這個複雜的、層層疊加的區域經濟形態?

我甚至以為,這種把「全球化」當作是一個「無空間指向性」的經濟整合,卻忽略「區域經濟整合」與台灣在此過程中的「跨國門戶化」,恐怕才是讓我們一直活在「中國化」陰影下的主因啊。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Taiwan - Touch Your Heart這標語基本上是一個錯誤的英語, 觀光局辯稱這是從歌詞"Taiwan Will Touch Your Heart"省略而來, 殊不知這will不能亂省, 一省就變成命令語氣, 主詞全變了。

請看外國人的評語:

Comments by the foreign tourists the slogan is supposed to appeal to:

A: The national tourism bureau's slogan is "Taiwan, Touch Your Heart". Grammatical shortfalls and all, sometimes it really does do that! (好吧!起碼這位遊客喜歡台灣)

B: "Taiwan touch your heart", for example, makes no grammatical sense in any language I can think of, and if the mandarins in Taipei's tourist office have even thought of a slogan to attract visitors to Asia's concrete jungle, it would have to be "Please Come to Taipei", which is grammatically correct but, at best, a little on the desperate side.

C: The problem is that it's an instruction -- and a strange, meaningless
one -- rather than a slogan. "Touches your heart" works as a slogan, since it's a statement; but "touch your heart" merely prompts the question "Why are they asking me to touch my heart?" (可是這種語氣分別,甚至連有的英文系學生也不會分辨)

D: I never criticize the English used in such advertising banners in Japan and Taiwan, nor matter how ungrammatical it may be. Grammar isn't the point. They're meant to communicate a feeling, not a specific fact that requires grammatical English. They grab your attention, perhaps because their English is mangled in a way that makes you think long and hard about the message. Anyone who expects grammatical English and standard usage from such sources of English is crazy and a person with no heart to touch. Ignore the idiots. (這話似褒實貶,十足白人帝國主義主子看第三世界心態)

如果我們的觀光局,是故意用不合文法的英文,來製造符合東方主義的異國情調,以引起外人注意,well,那我夫復何言!

不過,我想觀光局罪不致此,對語文的認識也智不及此。他們之所以寫出Taiwan, Touch Your Heart這種句子,之所以認為will可以隨便省略,最多,只是英文版三隻小豬與罄竹難書級的笑話!只表示我們英語教育的失敗與整體程度的低落。
Anonymous said…
觀光局容或犯了一個貽笑大方的錯誤,但是我一點也不覺得批評者D帶有濃厚的白人主子心態。
why? 如果人家說你英文以外國人的程度來說已經夠好了,就是白人主子心態?
是因為自己的自卑感讓人覺得別人是用白人主子心態再嘲笑?還是因為自卑感,完全忘記了他寫在最前頭的:語言沒有絕對的正確標準。能溝通才是語言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