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落:記憶重組與地方行銷

知名作家韓良露最近也投身開店搞文創。她在師大附近開了間叫做南村落的小店(小店背後的趨勢科技是大企業)、搞了個聯盟(這讓人想到溫羅汀)、辦了個講堂(這東西現在挺流行)、勾了個願景(東南西北中發白村?),寫了篇文章,引起了許多討論

簡單的說,這些討論都環繞著「記憶」與「行銷」。韓良露的說法是:
希望透過南村落未來的努力,大商圈可以換掉這個過份商業化的名字,而以南村South Village的面貌問世。畢竟對所有在這一帶居住、活動、玩耍的人而言,位居台北市南區的這塊充滿人文氣息與波希米亞藝術風味的地方已經越來越有紐約東村East Village的味道了。
贊同這作法的人,例如Mei-Chun,就會認為:
可能因為我非生長在台北,對台北的舊城市、舊街道的感覺,就像是對其他國家有歷史風情的街道一樣陌生,但又帶有一點想要窺視的心情,所以也就生起興趣來,但這個興味也僅止於無聊沒事做的份上,缺乏認同感。而G的反應更直接:那不就是師大夜市嗎!有什麼特別?。不過基於對文化的熱情,我還是很想反駁,因為有這些人用這些方法保留或喚起人們對城市韻味的記憶。
可對住在師大一帶十幾年的Wraecca來說就不是這麼回事。他說:
師大夜市對我來說就是師大夜市,什麼南村,埽死威裡舉,老子英文不好啦,真是一群任性的文藝中年。師大商圈這名字的確是有些商業的味道,但改名為南村落難道不是另一種行銷包裝?我承認,「南村落」看起來的確比較多了那一丁點想像。喔、不行,我快吐了,尤其是看到這篇描寫師大夜市(韓小姐稱之為南村落)的文章,人與人之間對同一件事物的認知落差真的可以大到很誇張。
官九郎則從韓良露所攀比的紐約東村說起:
簡而言之,沒有Greenwich Village,沒有Soho,沒有劇場(BlueMan Group演出的Astor Place Theatre就在East Village附近),沒有日本蛋糕、sushi、拉麵、章魚燒、居酒屋跟燒肉店,沒有St. Mark's 書店,沒有才情洋溢的藝術家與多元文化在東村附近匯集相遇,那也不過就是貴學校的hip學生與教授們居住的地方。

這跟師大夜市的窮學生們(不論台灣or外國學生)隨遇而安的求學生活與安慰外國小朋友的食物文化交流一點都不像好嗎? 殊不知政大書城是以折扣大聞名,但是東村的St. Mark's 書店是以原價怪書多聞名?
而在罵完文人自爽後,小梅子還是從行銷的角度整理出幾個文化行銷的小撇步:
1. 找人圍事是必要的。不單是募款的需求,那頂多募個一兩次就乾了,這裡推動的是善意的「文化」延伸,文人雅士莫不以參與這個劃地盤的行動為榮。

2. 商業拉抬是必要的。透過共享商業繁榮的吸子,納入附近商家的參與,既然在同一條船上,堆動同一個理念就合理化了。

3. 給人上台是必要的。辦活動就是要搞熱場子,不要自己一個人玩完,場子搭了,就是要給其他大腕也有上台表演,說唱個兩句的機會,互相捧個面子人場。

4. 現成便宜是必要的。用既有的資源和發展,重新制定遊戲規。離了現成的都會區另創一片天是事倍功半,所以選了師大夜市來正名是聰明的,去內湖重來是心酸的 :P
可對我們這種無法開店搞行銷,並且自小就把師大夜市當作覓食好去處的人來說,我們關心的問題恐怕和Wraecca一樣,就是:
服飾店攻佔小吃攤的速度是否越來越迅速了。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小草老大,有一件事情很難以啟齒,不怎麼重要,應該也沒人發現,不過還是決定放膽說了,不好意思。

唉呦,我的拼字是Wraecca啦!
豬小草 said…
wraecca:

抱歉,已經改好了。
Anonymous said…
"南村落"可能就像是"八里左岸"一樣,是一種等同於建案命名學的行銷方式,有時的確可以發想出符合當時社會期望的名字來。

當我聽到老台北人將博愛路一帶叫做"城內"(台語)時,才赫然想起台北北門、西門、南門這些城門其實應該是有城牆圍起來的,城市的記憶,也才會被喚醒。

南村落是否有這樣的淵源,還是只是借用異國情調的浪漫?是記憶此地還是彼地,是想像異鄉和是想像故鄉?是要好好斟酌的。
豬小草 said…
Anonymous:

拿「城內」這用語來講「南村落」是很奇怪的,因為台北城存在過、三市街存在過,可師大週邊一帶的地區可從來都不是已「南村落」這名號自處啊。

甚至,隨便找個老(嗯,也不用太老,中年即可)台北人問問他們南村落在那吧?我們想到的,第一個是「四四南村」,不然就是「南機場」。這兩個地方可都離師大有好一段距離啊。

因此,那來的想像故鄉呢?這擺明是記憶的篩選與重組啊。

當然,這不是說現在生活在師大週邊一帶的人不能從現在開始以「南村落」來稱呼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只是這是回應誰的社會期待呢?想來不是像wraecca這樣的老住民,而是想韓良露那樣的小老闆的。
Anonymous said…
恐怕也不是記憶的篩選與重組啊。

韓良露自己都說師大夜市這裡「位居台北市南區的這塊充滿人文氣息與波希米亞藝術風味的地方已經越來越有紐約東村East Village的味道了」

所以重點是怎樣把「師大夜市」的在地性(夜市、小吃、漫畫店、窮學生)徹底「刮除重寫」,然後弄得跟曼哈坦的東村一樣。等到台北市的「南村部落」正式被想像發明並且得到市政府認可後,還可以請台北市文化局局長來「南村」跟紐約的東村或格林威治村來個「網路連線」......

台北市幾個邊緣社區不就是這樣被搞成藝術村的嗎?呵呵
豬小草 said…
Anonymous:

你是說。。。寶藏巖?!
豬小草 said…
在leonard的翻譯校對下,這篇文章也上了GVO。

Taiwan: The Gentrification of Shih-Da night market
恬然風光 said…
雖然,這個議題好像已經退燒了,但,既然看到了,還是很想發表一下意見。

去過南村落幾次,老實說,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南村落辦了許多的活動,除了需要收費的飲食學堂外,更重要的是,也舉辦了 許多的公益活動

像是淨湖人講座、保護古文物、幫社區產業採訪、訴說、辦活動、義賣商品....等等

做為一位作者,韓小姐本身有其浪漫的性格與想像,「南村落」應是出自她自己對師大附近這一帶的情懷,他其實沒有要改變大家心中的命名或是記憶,而是和大家分享他的感受。

南村落作為一個社會企業,據我瞭解,趨勢科技僅贊助了少部分,其他都是靠南村落舉辦的飲食學堂、和其他基金會合作以及租借場地來營運,既然是社會企業,扣除人事成本外,所有的營收當然也都會回饋作更多的事。

看到很多人引用南村慢活報的照片,慢活報發行六千份,免費發送,如果現在你到南村落的話,正在舉辦的社區產業小小市集,活動手冊也是免費贈送,目的就是希望那裡不只是商品的賣場,也讓你可以帶故事回家,分享台灣社區產業的在地力量。

與其在名稱上爭議,我想,實質去觀察他到底做了什麼事?或許更有意義。



義賣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