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最近都在讀散文,尤其是鎖定在向田邦子和村上春樹兩位作家上頭。
老實講,我已經好久沒讀村上的小說了,雖然幾年前曾打起精神讀發條鳥,可現在也想不起來裡頭寫了什麼,甚至重新翻閱,還以為是沒看過的書呢。但說也奇怪,相較於小說,我反而喜歡閱讀村上的小說散文。有時候,還會噗哧一笑,說:「還真有這種人啊。。。」雖然同樣是一派輕鬆的文筆,但讀起來就是比小說實在些、有些重量點。
這或許是因為散文寫的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城市、訪問、對談,甚至事件(這星期我讀了《尋找漩渦貓的方法》、《日出國的工場》、《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所以那些文字有了可以依附生根的地方吧。
相較於村上的輕鬆,向田就給我很溫暖扎實的感覺。
雖然說是散文,可是《父親的道歉信》裡頭的每篇文章都是精巧立體的不得了。如果說,村上的散文是一條無法控制的碎念長線的話,那向田的文章就是幾個乍看之下沒有關連、實際上是卻緊扣著題目的生活記憶,然後讀著讀著,就被那深深的情感給暖暖地拉了進去。帶著那種溫暖,讀到《向田邦子的情書》裡向田和子對姊姊的追憶(尤其是那個窩在老家門口寫作的畫面),就會忍不住的流下淚來。
老實講,我已經好久沒讀村上的小說了,雖然幾年前曾打起精神讀發條鳥,可現在也想不起來裡頭寫了什麼,甚至重新翻閱,還以為是沒看過的書呢。但說也奇怪,相較於小說,我反而喜歡閱讀村上的
這或許是因為散文寫的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城市、訪問、對談,甚至事件(這星期我讀了《尋找漩渦貓的方法》、《日出國的工場》、《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所以那些文字有了可以依附生根的地方吧。
相較於村上的輕鬆,向田就給我很溫暖扎實的感覺。
雖然說是散文,可是《父親的道歉信》裡頭的每篇文章都是精巧立體的不得了。如果說,村上的散文是一條無法控制的碎念長線的話,那向田的文章就是幾個乍看之下沒有關連、實際上是卻緊扣著題目的生活記憶,然後讀著讀著,就被那深深的情感給暖暖地拉了進去。帶著那種溫暖,讀到《向田邦子的情書》裡向田和子對姊姊的追憶(尤其是那個窩在老家門口寫作的畫面),就會忍不住的流下淚來。
年輕人之所以不適合寫散文,問題不在於經驗的多寡,而是很難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向田邦子《父親的道歉信》一書的後記裡,讀到作家澤木耕太郎寫的這麼一句話。「定位」,在澤木的定義下,指的是:一個觀察社會的位置。而或許對向田來說,那所謂的定位就是要記得生活中許多微小喜樂的記憶也說不定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