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目送大江大海

下午到三立看「目送:一九四九」這部片。本來,這議題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紀錄的,可是在片子裡,那個龍應台一直出來、一直出來,我才知道,原來副標「龍應台的追尋」,才是這隻片子的主角。

在片尾,導演很感性地在左下角打上「獻給我們的父母」,可誰是我們呢?我們不就是你們嗎?但,你們是我們嗎?

我們是誰?我們,到底怎麼了?

又,下午在看「目送」的時候,我一直想到《銀簪子》這部片子。就像我們早就知道的。在好久好久以前,其實就有人在做這樣的事情了。龍女士不應該講得好像他是第一人一樣。

再來,「大江大海」的寫作方式已經夠跳躍了,沒想到「目送」更跳躍,一個一個片段,讓人覺得自己在看的是放在誠品架上一同打書用的贈品DVD。建議天下可以出個精裝重發本,把這片DVD也納進去。

當然,這部片跟那本書無可避免地撩起認同問題。只是或許對外省人來說,來台灣,不是移民,而是一種流亡。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理解他們的認同狀態。而這就讓我更佩服趙彥寧的研究了(喔,那不知道早龍女士多少光年)。

「他們不是移民,他們是逃難、逃亡,他們是流亡者。如果你可以接受那些因為黑名單而無法回家的台灣人在美國、日本依然堅持他們的台灣認同的話,你應該也能體會那些老兵對中國的想念與認同」。這是昨天跟露娘討論時講的一段話。

「他們認同這塊土地嗎?把這邊當成他們的故鄉嗎?」露娘這麼說。

「日久他鄉是故鄉啊。。。」我想到這首歌;想到我爺。而我一直不懂的是,為什麼要讓權力者之間的利益論述,成為我們平民之間的鬥爭?

畢竟,一個人的認同不是電燈開關,隨便那個當權者切一下就換過去。

Comments

豬小草 said…
看片子的時候,發現鄭宏銘醫生為神靖丸遺族做了一個部落格,特別找出來。
YFC said…
這就是我的感覺,60萬大軍來台灣就是60萬個生離死別的故事。對,來到台灣也沒多好,留在大陸也沒多爛。不過兩邊一旦扯上關係,一定死很慘(這是我爸他一生的結論)。他什麼狗屁倒灶的事情都遇到了,還活了下來,只可惜沒有安享天年。
Anonymous said…
DVD普通不過你的文章更爛
不會寫少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