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介面設計與討論文化

我在twitter和plurk都有帳號,但就活躍度來說,我在噗浪是非常低調且封閉的。這一方面是因為,年紀大了,想到要填申請、搬資料、交朋友,就覺得疲累;另方面是因為我很不習慣噗浪的使用介面與討論方式。

而我一直到昨天下午的「彎彎噗浪事件」(彎彎酪梨壽司)才知道那關鍵是什麼。

撇開搶人大戰客服案例不談,我的感覺是,plurk的回應方式會讓人一直聚焦在同一串討論上,然後就會你一言、我一語的製造出某種極化效果。相較之下,twitter很容易被岔題,加上使用者會因為網絡的不同而稀釋掉該議題的討論強度,因此更難暴走。

這樣說來,一個偶像若想用微網誌來養歌迷的話,plurk會比twitter好用許多。甚至,如果一個人想用微網誌去管理不同的人際網絡的話,或許把噗浪設為公開、推特設為封閉,會是一個不錯的調配方式。

我不知道這不是plurk在台灣會大受歡迎的原因,但我知道,這個介面設計的差異(訪談12),以及其所強化的討論方式,是我不習慣噗浪的理由。

Comments

豬小草 said…
才讀到大河馬寫的那篇「笑談編譯剪貼部落客」,就看到Mr.Friday的這篇「沒有「客服」不了的事 - 彎彎事件感想續集」,忍不住笑了出來。

是說像這樣的文章,XDite寫的要比Mr.Friday有趣太多。還是說,我們該摩擦一下明燈?
Eric Hsu said…
jaiku 介面比 plurk 好多了
豬小草 said…
作為跟twitter同期出來的網站,jaiku的介面設計是比twitter多了點特色,但沒有好用到讓人想跳槽。

而plurk作為一個後進的競爭者,你不得不承認,他的介面設計是走出一個自己的特色,並且也吸引到特定的使用者。

就這點來說,即便jaiku的創辦人Jyri Engestrom極力否認goole關掉jaiku是因為它失敗了,甚至不斷強調jaiku現在已經是個開源軟體,但就網站的競爭來說,就是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