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ould Jacobs thought?

從學學文創那兒看到一個活動,詩意的恓居 ──「坡州出版都市」(Paju Bookcity)論壇,是在介紹近年韓國首爾近郊一個大型的「出版業園區」計畫。或者也為學學文創在內科的「歷史定位」作個標示。

乍看學學文創活動通知的第一段:
位於南韓首都首爾西北、緊鄰北緯38度線的「坡州出版都市」(Paju Bookcity),是當今全世界最大的圖書出版產業整合園區,總佔地面積超過48萬坪,共有出版、印刷、發行、造紙技術、配送、設計、著作權仲介、學術研究機構等120家以上的企業與法人組織進駐。
一定會以為那裡已經聚集了許多的出版業相關產業,是個有活力的園區。然而,看看下列兩篇文章,就知道事實上並非如此。
  • 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也是一種書城!?

    引述 :『第一期社區已經大致建造完成,但看來蠻荒涼的,也許是要強調生態,所以河道或池子充滿天然水生植物而顯得雜亂,但房子密度還蠻高的,它的荒涼其實在於缺乏人氣,配置在社區中心的購物中心也空蕩蕩地。 導覽人員說他們經常要辦活動、事件,而且辦得很成功,常吸引人潮來製造人氣,這還真的是人造社區呢,還必須有專人策劃社區事件使它顯得活絡。』


  • 十八年大夢──坡州出版城 - 旅行,開門!

    引述 :『信步園區,可以見識到建築美學的絕對美感,可以感受園區主事者絕對的理想念力,但總缺了那麼一點人性的溫潤,既看不到街道傢俱,也少見員工戶外運動場所(2007年開建的第二期園區,才會列入規畫),所有出版商集中在文學、藝術、語言、兒童的出版品,極少其他類別,也沒有任何雜誌出版社進駐,要構築文化產業的多元性,還有不小的缺口。』


面對PAJU BOOKCITY的荒涼(與非人性),我們當然可以說這只是一開始,假以時日,必然如一些我們已知的高科技園區一樣出現聚集效應(二期規劃已經把電影產業納入了)。而我好奇的卻是,首爾原來的出版業多半是聚集在什麼地方呢?衰退了嗎?外移了嗎?

又,一個脫離城市文化而孤立存在的園區,除了需要國家在背後給予土地取得與相關稅賦的優惠之外(老習慣了,不是嗎?),難道就不需要那雜亂的城市文化與街道生活給予其足夠的創意養分嗎?

還是說,這就是園區的「美學」?

羅時瑋老師在今年七月參觀完PAJU BOOKCITY後,說:
設計者常抱著一個迷思,以為他們可以創造一個城市,但他們是無能為力的,他們連一條街都創造不出來。 街是成長出來的,而不是設計出來的,街道需要好的設計是沒錯的,但街道的生命來自設計之外的世界,沒有一個活生生的世界來支持,街道注定會是荒涼的,甚至還可能充滿敵意。
此話一點都不假。這種無中生有的大型計畫要是讓Jane Jocobs知道的話,一定會,咳,昏倒。不過,如果他們要創造的是「創意工廠」與「美學裝配線」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Comments

瓦礫 said…
我在看偉大的Google analysis時,會發現有一個連結來源地名看不懂,找了一下才發現是「關西文化學術研究都市」。看起來發展的還不賴。

話說回更偉大的巴黎,現在巴黎人念玆在玆,不願意動手動腳的,不就是用鐵鏟和斗車搞出來的豪斯曼藍圖嗎?

設計師當然設計不出城市,不過也沒人這樣想。他們每個應該都是把希望放在後來使用者身上。豪斯曼和柯比意都差不多。所以我們若不是期待使用者跟設計師突然通靈,就是假設會有歪打正著的奇蹟發生。

不知道國外這種例子多不多,在台灣的,各地興起的重劃區、集合住宅、一直以來的工業園區,造鎮計畫、郊區大學聚落效應,一串提起來還蠻有趣的。

學學文創真是創意無限引人遐思啊(嗝)
豬小草 said…
瓦礫:

國外啊,(眼睛瞄向Allen Scott的那本「The Cultural Economy if Cities」),一定有吧。不過,PAJU這案子讓我想到桃園龍潭的宏碁渴望村。
瓦礫 said…
欸,那這樣說來,您有渴望村的消息嗎?

最近住在山裡,都很少有人餵養我各種八卦了..
豬小草 said…
沒有哩,最後一次看到渴望園區的消息好像是兩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