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第一次讀到約伯記3:20時,內心受到無比的震撼。
保羅在林後1:4說:
雖然康牧師說:
我們以為我們是約伯嗎?不,更多時候,我們其實是以利法、是比勒達、是瑣法,甚至是那年輕氣盛的以利戶。我們不是該受安慰的,我們是那披著安慰的利刃。
康牧師說:
為甚麼讓悲愁的人繼續生存?為甚麼讓憂傷的人仍然看見光明?約伯的感嘆,也是那些落在憂愁困境的我們的吶喊。康來昌牧師說:
我們不知道從一章二十一節到三章三節,經過多久?但可看見約伯是在何等的痛苦中。這樣的痛苦,原本是需要受人安慰的,可是約伯並沒有等到。我們也常常沒有等到。康牧師說的更直接:
以利法說的,內容都對,但時機不對。各位,我今天不是要來給各位上什麼探訪學或安慰學的,可是我們看,約伯的這三位朋友本來是要來安慰約伯的,可是他們最後卻跟約伯吵了起來,甚至某種程度上,是在控訴約伯。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呢?我們沒有辦法從約伯記的字裡行間看到一點蛛絲馬跡,但我們確實能從我們過去的經驗中體會約伯的感觸。好像約伯在6:14所說的:
不管我是不是已經離棄了全能的上帝,在這樣的患難中,我需要忠心的朋友。可忠心的朋友在哪裡呢?
保羅在林後1:4說:
在我們的各種患難中,他安慰我們,使我們能夠用他所賜給我們的安慰去安慰遭遇各種患難的人。意思是要我們即便落在患難也不要自怨自艾,倒要求神帶領,並以此造就人。這道理我們原是懂的,但為什麼就行不出來,甚至我們口中的良言往往卻成為傷害朋友的利刃呢?
雖然康牧師說:
我們也無法理解的是,為什麼從約伯的朋友登場後,撒旦就不見了,就再也沒提到他了。撒旦不是應該出來說:「看吧,我就說吧」?可我卻以為,撒旦不是不見了,而是從約伯的三個朋友的自以為義中,轉而控訴我們這些自以為義的讀者。
我們以為我們是約伯嗎?不,更多時候,我們其實是以利法、是比勒達、是瑣法,甚至是那年輕氣盛的以利戶。我們不是該受安慰的,我們是那披著安慰的利刃。
康牧師說:
撒旦原意是「攻擊者」,它未必等於魔鬼。啟示錄12:10說:「我聽見在天上有大聲音說:『我 神的救恩、能力、國度,並他基督的權柄,現在都來到了!因為那在我們 神面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已經被摔下去了。』」各位,在上帝面前晝夜控告我弟兄的,正是撒旦,神不是不會斥責它,好像撒旦在撒迦利亞書中攻擊大祭司,神就斥責他。神更不是不能攻擊撒旦,甚至消滅他。那你一定會說,既然如此,神為什麼不消滅撒旦,反而像申命記32章27、30節所說的,神好像默許了這些壞事的發生呢?各位我要在這裡提醒你,撒旦所說的,正是對我們良心的控訴,並且讓我們知道因信稱義的重要。阿門。願神憐憫,求神幫助。
Comments
因此,是的,這順序與本文是剛好相反的。可你怎麼說呢,神是奇妙的,「在前的要在後,在後的卻是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