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ACH寫了一篇有關「網摘與流量」的小文章,寓意深遠地說:「在這篇文章剛刊出的兩天內,絕大多數讀者來自黑米與 MyShare 。來自黑米的有 80 人次,來自 MyShare 的有 124 人次,其他來源 24 人次。MyShare effect 與 HEMiDEMi effect 總計佔了 89.5% 。」
不過這數字馬上被佔有地主優勢的老貓給糾正:
上次資料更新以後(06/11/06-07/02/06)
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其實一點也不意外吧。雖然我鮮少「自文、自推、自摘」,但因我主要在黑米活動,所以從那裡流過來的人多是應該的;而倘若我的文章調性跟與MYSHARE網摘師的口味不同,則從那裡流過來的讀者少,也是正常的。只是我沒想到之間的差距會拉開到那麼多。
又,換個角度想,這樣的結構是否意味著一個新手部落客若想要爭取曝光,甚至想要攪動那近乎固著的「部落格觀察層級」的話,黑米會是一個「相對」有利的環境?
[站外閱讀]
[站內相關]
不過這數字馬上被佔有地主優勢的老貓給糾正:
從兩個書籤網站過來的訪客,占有連結數字的六四‧五%,但只占全部訪客的二三‧二%。此外由於搜尋引擎的長尾效應的關係,這個比例還會隨著時間增加而逐步下降。其實像這樣的比較(黑米 vs. MyShare)我之前寫過幾篇,老貓的這篇回應讓我興起更新資料的念頭。當然,ROACH跟我所比較的「時間波段」不太一樣:他談的是「單篇文章的瞬間爆發力」,我比的是「整體網站的長時期」。
上次資料更新以後(06/11/06-07/02/06)
- 黑米:2840+201=3041
- MYSHARE:321+256+122=699
- 黑米:1016+92=1108
- MYSHARE:26+17=43
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其實一點也不意外吧。雖然我鮮少「自文、自推、自摘」,但因我主要在黑米活動,所以從那裡流過來的人多是應該的;而倘若我的文章調性跟與MYSHARE網摘師的口味不同,則從那裡流過來的讀者少,也是正常的。只是我沒想到之間的差距會拉開到那麼多。
又,換個角度想,這樣的結構是否意味著一個新手部落客若想要爭取曝光,甚至想要攪動那近乎固著的「部落格觀察層級」的話,黑米會是一個「相對」有利的環境?
[站外閱讀]
[站內相關]
Comments
話說長尾效應是這樣用的啊,我從頭到尾都搞不清楚那是什麼。這樣說來,也不過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兩個字版本而已?
我也看不懂長尾效應為什麼會被這樣用(或說,該怎麼用),就好像我不懂為什麼部落格觀察的公式可以這麼「玄妙」一樣。
至於GOOGLE的影響力,我想應該沒有人會懷疑吧。不過,倒不是GOOGLE BOMB,而是「關鍵字搜尋」跟PAGE RANK啊。
剛剛看到ROACH在老貓那裡回應說:「就我個人猜測,黑米的導入各部落格的總流量應該會比 MyShare 多,而 MyShare 比較能為單篇文章創造高點閱。」
嗯,我猜他這樣說是因為他覺得黑米有討論串,讀者很有可能會從個人資料或討論串裡的連結流過去,不像MYSHARE那樣純粹是單篇文章。不過,實際上是不是這樣,恐怕要有更多的數字作觀察吧。
只是,誰有那種美國時間啊!!
黑米跟MYSHARE讀者群的確很不同(「黑米宅男、MYSHARE熟女」,是這樣嗎?),這過去也有人提過。
當然,單就我的部落格而言,若真要比,還得比黑米那摘了我什麼文章、MYSHARE又摘了我什麼,而被摘的文章各自的點閱數又是多少?只是這樣一弄,不但勞民傷財,而且恐怕出來的結果跟我預想的差不多。
那我該換去myshare
回歸自己的祖國。。。
不過我真的搞不懂部落格觀察
還是繼續當無知無識的網民好了
配對遊戲嗎?黑米本身就有這功能喔!
olivia:
這就是分眾啊。。。
阿斐:
沒人弄懂那公式過,而且重點不是那公式是怎麼算出來的、合不合理,而是這公式所跑出來的結果能怎麼被「論述、行銷與應用」啊。